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油麦菜
  • 拉丁学名
    Lactucasativavarlongifoliaf.Lam
  • 别称
    莜麦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菊目
  • 菊科
  • 莴苣属
  • 油麦菜
  • 分布区域
    我国多地
油麦菜,别名莜麦菜,属菊科、莴苣属植物,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叶片呈长披针形,色泽淡绿、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具有独特风味,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大量钙、铁等营养成分,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凤尾”之称。油麦菜是蔬菜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面孔,有的地方又叫苦菜、牛俐生菜,属菊科,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笋的一种。

形态特征

油麦菜属菊科,是以嫩梢、嫩叶为产品的尖叶型叶用莴苣,叶片呈长披针形,它的长相有点像莴笋的“头”,叶细长平展,笋又细又短。
从血缘关系看,油麦菜属于叶用莴苣的一个变种——长叶莴苣,与人们熟悉的生菜相近,所以又名牛俐生菜。
它的色泽淡绿、长势强健。抗病性、适应性强、质地脆嫩,口感极为鲜嫩、清香、有“凤尾”之称。

生长环境

油麦菜耐热、耐寒、适应性强,耐寒性强,喜湿润,抗病虫害,品质甜脆,纤维少,生长适温20-25℃。

分布范围

油麦菜由于是生菜中尖叶的一种,品种不是很多,目前用的最多的纯香油麦菜,是国外引进的。中国对油麦菜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特别好的品种。我国多地有栽培。

栽培技术

油麦菜种植季节

8-9月(四季可播种,北方冬季宜在室内种植)

油麦菜育苗

1、常育苗移栽。发芽适温15至20℃,高于25℃或低于8℃不发芽,夏季高温时播种需要催芽。将种子撒播于浇透水的土面,覆土约0.5~1厘米,保持土壤湿润,约l周发芽。(催芽方法:将种子浸泡于水中4.5~5.5小时,稍晾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阴凉处催芽,约有3/4种子露白时播种。)
2、苗期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夏季暴晒时要遮阴。真叶3~4片时定植于施足基肥的盆土中,株距约10~15厘米,浇透水,约1周后可正常管理。

油麦菜日常管理

1、病虫害少,生长快速,需肥量较大,一般每7~10天左右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腐熟有机肥,以促进叶片生长,采收前l周宜停止施肥。
2、喜凉爽,稍耐寒而不耐热,叶片生长适温为11~18℃,温度过高则影响生长或提前开花。
3、喜湿润,生长旺盛期要求给予充足水分,通常每天浇水1次,必要时早、晚浇水,以免影响叶片的品质。
4、采收后,待伤口晾干可追施1次腐熟有机肥,以促进新叶萌发,一段时间后可再次采收。

油麦菜采收

定植后约一个月,或从约15片叶时即可开始采收,通常在早晨进行,将充分长大、厚实而脆嫩的绿色叶片用手掰下即可。

油麦菜制作技巧

1油麦菜炒的时间不能过长,断生即可,否则会影响成菜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
2.海鲜酱油、生抽不能放得太多,否则成菜会失去清淡的口味。
3.因可能有农药化肥的残留,生吃前一定要洗净。
4.对乙烯极为敏感,储藏时应远离苹果、梨、香蕉,以免诱发赤褐斑点。
5.食用方法以生食为主,可以凉拌,也可蘸各种调料。熟食可炒食,可涮食,味道独特。

适宜人群

适宜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适宜有多痰,痰粘稠,咳嗽等症状的人群。

注意事项

1. 油麦菜炒的时间不能过长,断生即可,否则会影响成菜脆嫩的口感和鲜艳的色泽。
2. 海鲜酱油、生抽不能放得太多,否则成菜会失去清淡的口味。

育苗技术

油麦菜夏秋栽培,必须催芽播种,否则难以保证育苗成功。因油麦菜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超过25℃或低于8℃不出芽。简单易行的发芽方式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4—6h,然后捞起沥干,装入丝袜内可选择以下3种方法催芽。
河沙催芽法即在阴凉处铺上湿润的河沙20—30Cm厚,然后将浸泡过的种子撤在河沙表面,再铺 1—2cm厚湿河沙,并用新鲜菜叶盖上。
保温瓶冰块催芽法将浸泡好的种子,吊在瓶内,在瓶内加上清水、冰块,并达到15—20,每隔1天冲洗1遍并坚持换水和加冰块。
冰箱低温催芽法把浸泡好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放入15—20℃的冰箱内、并坚持每天冲洗1遍。上述催芽约经2—4天,有60%—70%出芽即可播种。适宜季节可直播育苗、冬春可在拱棚内保温育苗,夏秋季节育苗和生产最好采用遮阳网遮光降温生产。

油麦菜合理密植

季节不同,苗龄差异较大,夏秋需20—30天,冬春需50—70天,一般4—6片真叶即可定植。株行距要求15cm*20cm。

油麦菜田间管理

油麦菜一般采取平畦栽培,油麦菜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行株距20厘米左右。定植前深翻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公斤,碳酸氢铵80~100公斤,2米连沟,深沟高畦。苗龄4~5叶定植,秧苗健壮,株行距10~15厘米,平畦栽培。春播露地移栽,施足腐熟厩肥,每亩施碳酸氢铵80公斤。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如遇干旱,以肥水促进,25~30天即可上市,亩产量1800~2000公斤。秋播7~9月正遇高温干旱季节,且常暴雨,移栽后应浇足活棵水,用遮阳网覆盖5~7天,活棵后如遇阴雨天可解除遮阳网,肥水适中,有利于油麦菜正常生长,20~30天即可上市,一般亩产量1600~1800公斤。秋冬播10~11月在露地移栽,12月份遇寒潮侵袭,需移栽在大棚内,25~30天即可上市,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
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z施优质厩肥5000kg,二铵40kg,尿素20kg,硫酸钾20kg或草木灰200—300kg,作成1.5米连沟的畦。定植时浇好定植水,1周后浇足缓苗水、缓苗后配合浇水冲施提苗肥(尿素15kg),后期重施促棵肥(尿素30kg),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深锄以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整个生长发育期,保持田间湿润,土壤疏松。定植的管理方法同莴笋基本相同,须加强肥水管理,既要保持充足水分,又要防止过湿而造成水渍为害,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冬季大棚种植

油麦菜播种育苗

苗床及时翻耕,整平畦面,苗床土力求细碎、平整,播种前应施足基肥,浇足底水;适时播种,播种时应在种子(播种前种子用新高脂膜浸种)掺入少量细潮土,混匀,再均匀撒播,并覆盖0.5厘米厚的细土。

油麦菜移栽定植

定植前15-20天去掉田间畦背,深翻耙平耙细,将腐熟后的农家肥与复合肥、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畦面;整地施肥后,按畦宽1.2-1.3米划线,中间挖出宽40cm,深30cm的下料沟,将挖出的土分放两侧;将玉米秸秆与金宝贝大棚升温剂按照比例混匀,混匀后投放到下料沟中,压实、覆土并灌水;定植时在距沟沿5-10cm处开沟或挖穴定植秧苗,定植前将定植肥、杀菌剂、杀虫剂撒施于定植沟内,并浇透定植水,定植后须及时在反应堆上打孔,以利于良好的通风和释放二氧化碳,金宝贝大棚升温剂中含有的大量功能微生物将在反应堆中快速繁殖,分解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热量、二氧化碳、酶及其他多种代谢产物,气温、地温随之大幅度升高,有助于油麦菜在低温环境下顺利生长发育。
定植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左右,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栽后及时浇水,及时喷施根苗壮,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缩短缓苗期,使幼苗快速适应新环境,提前进入丰产期,并可防徒长、延长采收期,抗病抗逆。

油麦菜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以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根据墒情适时浇水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在油麦菜生长阶段也可使用根苗壮进行灌根,有效防治烂根,死秧苗,植株早衰等。
大棚种植油麦菜的病虫害防治。油麦菜生长阶段易发生霜霉病、潜叶蝇等病虫害。如发现病株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如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普立克、1%蝇螨净乳油)进行灭杀,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防治效果。

病虫害防治

油麦菜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多菌灵、克露等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吡虫啉等防治,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瑞霉—锰锌50g对水20kg和70%乙锰(己磷锰锌)50g兑水15kg交替使用、预防效果更佳;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用50%速克灵粉剂50g兑水40-50kg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3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