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苦菊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苦菊
  • 拉丁学名
    CichoriumendiviaL.
  • 别称
    狗牙生菜、九芽生菜、苦荬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
  • 亚纲
    菊亚纲
  • 菊目[1]
  • 菊科
  • 菊苣属
  • 苦苣
  • 分布区域
    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 功效
    清热明目
  • 英文学名
    Ruccolasalad
苦菊是一种分布在南欧以及中国南京等地的菊科、菊苣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性喜冷凉气候,初夏抽花茎,嫩叶可食,可生食凉拌,适生食、煮食或作汤。苦菊味感甘中略带苦,颜色碧绿,可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也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因其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受到广泛的好评。

形态特征

苦菊根呈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
苦菊茎直立,单生,高40-150厘米,有纵条棱或条纹,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伞房花序状或总状花序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
苦苣叶披针形,羽状深裂,全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全形倒披针形,或基生叶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全部基生叶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状深裂,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7厘米,基部急狭成翼柄,翼狭窄或宽大,向柄基且逐渐加宽,柄基圆耳状抱茎,顶裂片与侧裂片等大或较大或大,宽三角形、戟状宽三角形、卵状心形,侧生裂片1-5对,椭圆形,常下弯,全部裂片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茎叶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型并等样分裂或 不分裂而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且顶端长渐尖,下部宽大,基部半抱茎;全部叶或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锯齿或大锯齿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边缘大部全缘或上半部边缘全缘,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光滑毛,质地薄。
花为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状,长1.5厘米,宽1厘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3-7毫米,宽1-3毫米,中内层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1毫米,宽1-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毫米,宽不足1毫米,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苦菊的种子发芽力可保持10年,生产中大多采用保存1-3年的种子播种。

生长环境

苦菊是一种中生阳性植物,生于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海拔170-3200米。几遍全球分布。喜水、嗜肥、不耐干旱。喜潮湿、肥沃而疏松的土壤,从沙土到粘土、PH4.5–8.9之间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微酸至中性沙堆土上生长最好。对干旱、土壤板结而贫瘠、原生草群密集或郁蔽度大于0.4的林地等环境,难以适应。苦定菜的耐寒性比较强。在温带地区,秋季能长出根系发育良好的苗株,其地下部分能够顺利越冬;在亚热带以南地区,苗株均能以绿色叶丛越冬。当气温达5℃时能缓慢生长,即便遇到–10℃的短期低温,苗株仍能保持青绿;而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仍能生长,甚至可以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