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莜面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名
    莜面
  • 外文名
    OAT;OATS
  • 别称
    燕麦面
  • 主要原料
    莜麦
  • 是否含防腐剂
  • 主要营养成分
    钙,磷,铁,核黄素,亚油酸
  • 主要食用功效
    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
  • 副作用
    食用过量容易导致胃肠道不舒,消化不良。
  • 储藏方法
    常温
  • 制作难度
    一般
莜(yóu)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在山西、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是莜麦面食品的统称。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

菜品特色

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也叫裸燕麦面,又叫莜麦面,这种植物的子实也叫莜麦。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食品。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
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 只是莜面不容易消化(晚餐最好不要多吃),每顿量要少吃。莜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地区以及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及阴山山地、乌兰察布市南部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长在无霜期短的山地区域。

莜面美食

莜面莜面饸饹面

将莜面面粉用温水和成面团,如果家里有压面条的机器,将做好的面条上笼屉蒸熟,然后就可以沾自己喜欢的作料吃了。做这个需要一定的技巧,揪一个小面疙瘩,然后放在铁皮上(我常用刀面),用手掌一搓就成一个小面片了,揭起来,顺势在手指上一绕,就成一个卷儿了,把它立在笼屉上,做完一笼后就可以上过蒸了,吃法和莜面条一样,都是沾料吃。
吃莜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料,正宗的作料有泡菜汤、猪肉汤、鸡汤等等,还有一种就是用醋、香油、盐、味精、葱花、香菜调制成的汤,用莜面沾着吃,很可口。

莜面凉拌莜面

将莜面加热,切开 ,加入调味品即可。

莜面莜面鱼鱼

揪一小疙瘩和好的面,放在掌心,双手合拢将面团搓成俩头儿尖,长寸许。吃法和莜面窝窝,莜面饸饹面一样。

莜面莜面卷

莜面卷是一道经典的面食名吃,此面鲜咸酸辣,诱人食欲,如配上绿豆小米粥,即是夏令佳品。属于山西高寒地区民间的主要家常面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饭菜,只有莜面卷,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卷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莜面炒莜面

炒莜面是将莜面窝窝切成块状,加蔬菜翻炒。广泛流行与内蒙古、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锅里放入食用油,油开放入葱、姜、蒜爆炒,加入适量配菜加入调味品,炒至七分熟,将莜面切开放入,菜熟即可。

适宜人群

莜面对于常常处於紧张状态的上班族来说,是一种兼顾营养又不至於发胖的健康食品。而对于心脑血管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者,肥胖者,中年人,还有想要减肥的女性更是保健佳品。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空勤、海勤人员食用;适宜慢性病人、脂肪肝、糖尿病、浮肿、习惯性便秘者食用;适宜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者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

历史传说

莜面汉朝

相传,汉武帝时期战事不断,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损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产生活无法继续。消息传到中央,汉武帝大怒,随即命大军前去征讨。可是游牧地区的匈奴大军忽东忽西,作战不定,给汉军造成极大损失。军队屡战屡败,加上汉军的补给全靠长安从内地及各郡征调,补给环节薄弱很容易遭到打击。而游牧民族的骑兵,靠掳掠为主,随军自带干粮,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勇,令汉军十分头痛。于是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以供军需,并从各郡征调大批劳力调往当时的河套地区,使汉军的实力大增。当时别的农作物在当地产量有限,大量种植,此种一经播下,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亲自率众到河套地区,犒劳三军,并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从此,这种谷物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

莜面隋朝

隋朝末年,隋文帝杨坚偏信奸佞之言,要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唐国公李渊力谏不纳,被贬为并州(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时,不料身怀六甲的李夫人要临盆分娩,只好借宿灵空山古刹盘谷寺,生下公子李元霸。李渊滞留该寺,常与老方丈谈论天下大事。一日,老方丈对李渊说,我夜观天象,天下大乱,群雄恶战,将军应养精蓄锐,将来必成大业。今日我让香积房给你做顿稀罕饭,吃了之后定会精神焕发,体强力壮。午时将莜面“蜂窝”筒筒端了出来,李渊吃后,顿觉神清气爽,便问是什么饭。老方丈说是用莜麦面做的,形似“蜂窝”,所以称其为“莜面窝窝”。又叫“燕麦窝窝”。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主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中,路过静乐县,时值秋收季节,看到当地盛产莜麦,便上前问询一位中年男人,得知当地人的吃法仅仅是把莜麦磨成面,然后加水和好再蒸熟,就和吃馒头一样。特别单调。于是,便把“莜面三生三熟”的加工,制作方法和莜面的各种吃法传给了他,此人名叫“袁焕”静乐人。从此莜面窝窝成为静乐人的待客饭。后静乐人看见这种窝窝象存放东西的直筒“栳栳”,故将窝窝改称为“栲栳栳”。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替,袁焕的子子孙孙为躲避战争一大部分迁徙到了大同的天镇,随后又迁到了张家口的张北县,日久这种民间美食传遍了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等地,成为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现如今袁焕的第二十二代传人袁博已定居在张北县二泉井村,还保存着“莜麦”传统的加工,制作方法。是属于全人类的“民间文化”。来自唐朝的“味道”。

莜面清朝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

莜面现代

20世纪50年代,朱德总司令两次来察哈尔视察,都主动要求吃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张家口三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