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山鸡 介绍

经济价值

雉鸡在狩猎鸟类中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是国内主要的狩猎禽之一。它的肉质坚实而肥,口味鲜美,是有名的野味。除供食用外,雉鸡体上的彩色羽毛,特别是雄雉的尾羽,均可供作饰羽工艺用;全身带羽的皮张也可作为装饰品。
在山区,雉鸡常结成小群迁到居民点附近的耕地上找取食物,如谷类、豆类等。所以在春播期及秋收期,造成危害,可进行狩猎,化害为益。在雉鸡的繁殖季节,则应予保护,禁止捕猎及拣卵等。在繁殖期中,雉鸡主要吃草籽、草芽及野生植物等,还兼吃蝗蝻、甲虫及其他害虫等,对农业无害而有益。
雉鸡由于适应性强,繁殖快,近年来还被引入许多欧美各国及其他地区,成为鸟类中主要狩猎对象之一。

制作标本

公山鸡的羽毛艳丽,具有观赏价值,用其来剥制标本,可以提供给教学、科研和展览用,还可以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在现代居室和书房中,摆设一些山鸡标本,将更添情趣。山鸡标本也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一具造型优美的公山鸡标本,售价在150元左右。山鸡标本的制作过程如下:
1.山鸡的选择
选用的公山鸡必须羽毛丰满,翼羽和尾羽不能有缺损和折断,体态优美,喙、脚颜色正常。
2.标本制作
(1)剥离皮肤 采用口腔刺杀法将山鸡宰杀放血后,以棉花塞住口腔和肛门,以免血液、唾液和粪便污染羽毛。首先分离躯干:在山鸡胸骨口正中切开皮肤,注意不要损坏嗉囊;剥离皮肤和嗉囊,将气管和食管从颈部抽出,然后在嗉囊后方切断气管和食管取出体外;切断颈椎,轻轻用力抽出颈椎;躯干皮肤分离至肩关节处,切断肩关节,使两翅脱离躯干;接着再向后剥离至膝关节处切断,保留剔除肌肉的胫骨;分离尾部时,不要将尾羽处剥破;切断尾骨和直肠,切除尾脂腺,使皮肤与躯干全部脱离而取出躯干;然后,剥离翅上的皮肤,在尺骨处将皮肤轻轻推下,直到腕关节处,留下支撑肌肉的尺骨;最后,进行头部皮肤的剥离,从寰枕关节处反转头部皮肤,分离头部骨骼各肌肉至面部,特别注意耳、眼眶处皮肤的分离,最后至喙基,剥至眼部时应将眼的四周剪开后再剥,挖出眼球,剔除头部肌肉,抽出舌和舌骨,清除脑髓。
(2)处理皮肤和骨骼 皮肤外翻,除去残留在皮肤上的脂肪和结缔组织,然后涂布樟脑和滑石粉。对于残留的骨骼,可用10%甲醛处理:细小的骨骼刮去骨膜后,用棉花吸甲醛涂抹几次;较粗的骨骼则需钻孔后向骨内注入甲醛。
(3)制作支架 躯干和颈部支架的制作:用铁丝弯曲成略小于山鸡胴体的椭圆形,前端的两股铁丝交织成麻花状,长度与颈长相等,从颈部插向头部,末端叉开卡于颅腔,用棉花塞紧。后肢支架的制作:用两根铁丝从趾底剪开处向上插入,末端留5厘米,顶端与躯体支架连接并固定,固定点必须有5个以上,铁丝长度与后肢长度相适应,残留骨骼与铁丝固定。两翼支架的制作:用一根铁丝,两头从肩部伸至两翼端,每侧皮肤外留约3厘米,将铁丝与躯干支架牢固连结成一整体,残留骨骼与铁丝固定。尾羽支架制作:用一根铁丝,缠绕固定于躯干支架后部,两端分叉向上,插入尾骨两侧并固定。
(4)填装和缝合 将已制好的骨架放人剥离的山鸡皮中,体轴方向的铁丝一端固定于头骨,另一端固定于尾骨。再用无霉、干燥、清洁的棉花、刨花、旧线等材料将山鸡躯体填满(在填充前先洒些樟脑粉、冰片等杀虫、防霉药品),用线缝合,最后整理胸部羽毛,使盖好缝合部位,并装上假眼。
(5)整形和上色 首先调整后肢关节的角度,使山鸡标本成正常的立姿或呈奔跑状,接着调整两翼姿态,向两侧张开,或呈站立时的自然收翼状,剪去末端伸出皮肤的铁丝,然后调整头颈姿态,最后用纱布将标本裹紧固定,放置通风、干燥处阴干。标本阴干后需上色,即在冠、肉垂、耳垂、胫、趾等部位涂上油画颜料,其颜色必须与山鸡品种的外貌颜色一致,颜料干后再周身上一层油或清漆,使羽色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