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笨鸡 介绍

笨鸡品种

不老泉林下笨鸡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

柴鸡养殖技术

柴鸡,又叫笨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公鸡6月龄平均体重为2公斤,母鸡为1.5公斤;性成熟为6.5个月,8月龄开产;600日龄产蛋量180--210个(7--9公斤),平均蛋重40--42克,蛋壳颜色多为白色、浅褐色;其蛋黄比例大且颜色发深黄色(散养鸡),蛋清黏稠,色泽鲜艳,适口性好;其肉质鲜嫩,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十分可口。
柴鸡适于家庭散养和在山坡、林地、荒地、果园、大田作物中放养。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让鸡在宽广的放牧场地上得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运动,采食青草、虫蛹、籽实等各种营养丰富的饲料。采用早上放牧,晚上收牧的方式饲养.

山鸡养殖技术

1、养殖场舍的建造
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山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
山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有四周地南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权运动场整齐美观。
运动场和鸡舍的总面积以30只以内为宜,每拦内以放成鸡,150只或青年鸡300只以100平方米以内为宜。若场地大,可多隔成几个圈舍。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10740,55.00,0.51%)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地(河沙,石沙均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
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山鸡繁育技术
(1)种雉群的建立。每一种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经2次以上的选择:第1次选择于每年10~11月份进行,严格按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选择,组成后备群;第2次选择于次年的1~2月份进行,选择标准:公雉羽毛丰满鲜艳, 羽束直立,胸宽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母雉身体端正呈椭圆形,羽毛紧贴,有光泽,尾不着地,腿部及眼睛无缺陷。有条件的可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3次选择,剔除不符合品种特征或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 母雉至3月初脸不红或尾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 次选择淘汰就可以确定种雉了。
(2)雉鸡的繁育技术
①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雉9 ~10月龄达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10~11月龄性成熟。如已经到繁殖季节即可考虑适时放配,我国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区一般2月初放配。生产场家种雉一般一年一换,但同群种雉第2年死淘率明显低于第1个利用年限。产蛋量受精率变化不大。
②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鸡繁殖季节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为一群,而且群与群之间设置遮挡视线的屏障,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确定在1:4,此时受精率可达到85%以上,饲料营养及管理水平高,则可适当增加每只公雉的与配母雉数,比例变为1:5~1:6。
③适时放对配种:放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营养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长发育好可以稍提高,而发育情况差的种雉可推后。也可通过试配方法确定适时放对配种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观察母雉是否乐意“领配”。实践证明,放配时间应在母雉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放配时间。过早放配不仅影响种稚群成活率, 而且还会促使公雉早衰,影响后期种蛋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种蛋的浪费。
④保护“王子雉”与设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经过数日争斗,产生“王子雉”,“王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优先交配权。公雉群们序排定后不得随意入新公雉,以维护“王子雉”地位,可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群。但“王子雉”有不让其他公雉交尾的特点,故应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可按每100平方米放3~4塑质瓦,或树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育雏期的饲养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将雏鸡舍内地面、墙壁、屋顶及所有器具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必须认真,仔细。消毒程序:清扫→水冲洗,干燥→消毒后冲洗,干燥→二次消毒后冲洗,干燥→甲醛熏蒸。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雏。
2.将全部设备进行检修,使其运转正常。
3.用毒饵,药剂或其它方法消灭老鼠。
4.在雏鸡到达前至少24小时(冬季至少48小时)启动热源,使雏鸡舍温度升至34-33℃,且相对湿度不低于60%。
5.光照定为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调整吊灯高度,使饮水器处于亮光处,便于雏鸡找到。
接雏
1.选择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采食性能好,适于山区饲养的品种。挑选雏鸡时,宜选择健康活动,挣扎有力,叫声清脆,收脐良好,羽毛清洁,均匀度好的苗鸡。对残次鸡,跛脚鸡予以剔除。
2.育雏期是仔鸡整个饲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搞好育雏室阶段的饲养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根据场地和计划饲养量搞好育雏室的建设为减少疾病的发生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3.雏鸡接入鸡舍后,应尽早的提供饮水(不低于35℃)及饲料,水槽及料槽空间要充足,高低要适宜,保证每一只雏鸡能正常饮水及吃料,对不饮水的雏鸡可进行人工帮助。
4.雏鸡接到15日内,禁止清扫地面。因为雏鸡在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后要14天才有免疫力,在此期间如感染强毒均不能保护雏鸡。

育成期的饲养

笨鸡放养场地建设

1.围网。放养场地确定后,要围网筑栏,选择尼龙网或不锈钢网围成高1.5米的封闭围栏,鸡可在栏内自由采食,以免跑丢造成损失。围栏面积是根据饲养数量而定,一般每只鸡平均占地8平方米,围栏尽量采用正方形,以节省网的用量。围网放养还有利于规范化防疫净化环境。
2.鸡舍的搭建。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与道路保持500米距离的地方修建,也可在高大的乔木树下、果树林中或林地边,坐北朝南修建鸡舍。鸡舍可采用塑料大棚式,一般宽6米,长度以鸡数量的多少而定,大棚顶内层铺无滴膜,其上铺一层5--10厘米厚的稻草,形成保温隔热层,在稻草上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尼龙绳系牢固定。塑料大棚纵轴的两侧下沿可卷起或放下,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换气。棚内地面可垫细沙,使室内干燥,每平方米养鸡6--8只,同时,搭建多层鸽子窝式产蛋窝和栖架,产蛋窝的大小以可容纳2--3只鸡为宜,产蛋前应预先放置松软的麦秸或干草。

笨鸡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期是指(31--240日龄)雏鸡经育雏脱温后到母鸡开产、公鸡上市阶段,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因此,要注意以下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放养季节选择。尽量安排雏鸡脱温后在2月底3月初,白天气温不低于10℃时开始放养。
2.放养驯导与调教。为使柴鸡按时返回棚舍,便于饲喂,脱温的柴鸡在早晨、傍晚放归时,要给鸡一个信号一定要响亮,准确防止鸡跑远时听不着。可用敲盆或吹哨定时放养驯导和调教,最好2个人配合,一个人在前面吹哨开道并抛撒饲料(最好用玉米颗粒),避开浓密草丛,让鸡跟随哄抢;另一个人在后面用竹竿驱赶,直到全部进入饲喂场地。为强化效果,开始的前几天,每天中午在放养区内设置补料槽和水槽,加入少量的全价饲料和干净清洁水,吹哨并引食1次。同时,饲养员应等候在棚舍里,及时赶走提前归舍的鸡,并控制鸡群的活动范围,直到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归舍驯导。如此反复训练几天,鸡群就能建立“吹哨----采食”的条件反射,无论是傍晚还是天气不好时,只要给信号,鸡都能及时召回。
3.供给充足的饮水。野外放养鸡的活动空间大,一般不存在争抢食物的问题。但由于野外自然水源很少,必须在鸡活动的范围内放置一些饮水器具,如每50只1瓷盆,瓷盆不宜过大或过深,尤其是夏季更应如此,否则,鸡喝不到清洁的饮水,就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疾病发生。
4.定时定量补饲。补饲定时定量,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改动,这样可增强鸡的条件反射。夏秋季可以少补,春冬季可多补一些;30--60日龄日补精料25克左右,日补1--2次均可。参考配方为:玉米61%、豆粕15%、花生仁饼6%、麸皮7%、细糠5%、鱼粉3%、骨粉1.7%、植物油1%、食盐0.3%。8周龄后,鸡生长发育迅速,饲料要有所调整,提高能量浓度,喂量逐步增加,还需要增加动物油脂,如鸡油、猪油等动物脂肪,也可增加植物油,切不可加牛油、羊油等膻味浓的脂肪。脂肪的添加量为3%--5%。参考配方为:玉米61%、豆粕15%、麸皮5%、花生仁饼6%、细糠3%、鱼粉3%、脂肪3%、植物油1.9%、骨粉1.8%、食盐0.3%。
日补精料量,3--4月龄补30--35克,5--6月龄补40--45克,7--8月龄补50--55克,日补2次,早晨、傍晚各1次。
5.发酵生虫。在放牧场内利用经杀菌消毒处理发酵的猪、鸡粪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麸拌匀堆成堆后,覆膜发酵7天左右,将发酵料铺在砖砌地面或50厘米宽、70厘米长、30厘米深的坑中,用草盖好,保持潮湿20天左右既可生蛆、虫、蚯蚓等,每天将发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鸡食用,可节约饲料30%。(也可购买蛆种培养)
6.补充光照。光照对鸡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刺激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密切相关,特别是冬春季节,自然光照短,必须实行人工补光。每平方米以5瓦为宜,从傍晚到10时,从早晨6时到天亮。补光时间不宜过长,每日比自然光照增半小时,逐渐过渡到晚上10时,若自然光照超过每日11小时,可不补光。晚上熄灯后,还应有(也可购买蛆种培养)部分光线不强的灯通宵照明,使鸡看见行走和饮水,以免引起惊群,减少应激。在夏季昆虫较多时,可在栖息的地方挂些紫光灯或白织灯,夜中可吸引昆虫,供鸡采食。
7.防兽害和药害。鸡舍附近地段要定期下夹子捕杀黄鼠狼,晚上下夹子,次日早晨要及时收回,防止伤着鸡。在山坡上放养应防天敌老鹰,尤其在冬天,可用假人防止。在果园内放养柴鸡,喷洒农药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以防毒死鸡。
8.定期防疫与驱虫。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Ⅰ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1.5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颈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Ⅰ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Ⅳ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0.6毫升。对于鸡的寄生虫病,一般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同时,定期用球宝等药物防治球虫病。
9.精心管理。育成期管理要做到“五勤”。一是放鸡时勤观察。开放式带运动场的鸡舍,每天早晨放鸡外出运动时,健康鸡总是争先恐后向外飞跑,弱者常常落在后边,病鸡不愿离舍或留在栖架上。通过观察可及时发现病鸡,及时治疗和隔离,以免疫情传播。二是清扫时勤观察。清扫鸡舍和清粪时,观察粪便是否正常。正常的鸡粪便是软硬适中的堆状或条状物,上面覆有少量的白色尿酸盐沉积物;若粪过稀,则为摄入水分过多或消化不良;如为浅黄色泡沫粪便,大部分是由肠炎引起的;白色稀便则多为白痢病;而排泻深红色血便,则为鸡球虫病。三是补料时勤观察。补料时勤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健康鸡特别敏感,往往显示迫不及待感;病弱鸡不吃食或被挤到一边,或吃食动作迟缓,反应迟钝或无反应;病重鸡表现精神沉郁、两眼闭合、低头缩颈、翅膀下垂、呆立不动等。四是呼吸时勤观察。晚上关灯后倾听鸡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带有“咯咯”声,则说明呼吸道有疾病。五是采食时勤观察。从放养到开产前,若采食量逐渐增加为正常;若表现拒食或采食量逐渐减少则为病鸡。

产蛋期的饲养

当母鸡体重达1.3--1.5公斤时开始产蛋,商品蛋鸡群公母比例为1∶25,母鸡需要一定的公鸡在一起生长,这样可刺激母鸡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的速度,提前开产和增加产蛋量。饲养管理是白天让鸡在放养区内自由采食,早晨和傍晚各补饲1次,日补饲量以50--55克为宜,在整个产蛋期(241--600日龄)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产蛋期营养浓度
饲料应以精料为主,适当补饲青绿多汁饲料,其精料营养浓度,粗蛋白含量在15%--16%、钙为3.5%、磷为0.33%、食盐0.37%。要加强鸡过渡期的管理,由育成期转为产蛋期喂料要有一个过渡期,当产蛋率在5%时,开始喂蛋鸡料,一般过渡期为6天,在精料中每2天换1/3,最后完全变为蛋鸡料。参考配方为:玉米60%、豆粕18%、花生仁饼6%、鱼粉3%、贝壳粉8%、骨粉1.8%、植物油1.9%、油脂1%、食盐0.3%。
2.增加光照时间
由于柴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其光照为自然光照,产蛋季节性很强,一般为春夏产蛋,秋冬季逐渐停产。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应尽量使光照基本稳定,促使产蛋性能也可相应提高。一般实行早晚两次补光,早晨固定在6时开始补到天亮,傍晚6点半开始补到10时,全天光照为16小时以上,产蛋2--3个月后,将每日光照时间调整为17小时,早晨补光从5时开始,傍晚不变,补光的同时补料,补光一经固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
3.产蛋初期饲养
一看蛋重增加趋势。初产蛋很小,一般只有35克左右,2个月后增重达42克,基本达到标准蛋。产蛋初期、前期蛋重在不断增加,即越产越大,蛋形圆满而个大,平均24个1公斤,说明鸡营养充分;如果营养不充足时则为28--29个1公斤,这样的蛋说明鸡养得不好,管理不当,营养不平衡。二看蛋形。柴鸡蛋蛋形圆满。若蛋大端偏小,是欠早食,应补充足够的精料。三看产蛋率上升趋势。初产蛋上升快,最迟3个月后产蛋率达到60%左右;如果产蛋率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下降,要从饲养管理上找原因。四看鸡体重。产蛋一段时间后,如鸡体重不变,说明管理恰当;鸡过肥,是能量饲料过多,说明能量、蛋白质的比例不当,应当减少精料,增加青绿饲料;如鸡体重下降,说明营养不足,应提高精料质量,使蛋鸡不肥不瘦。五看食欲。喂鸡时,鸡很快围聚争食,说明食欲旺盛,可以适当多喂些;若来得慢,不聚扰争食,说明食欲差或已觅食吃饱,应少喂些;健康食欲旺盛的柴鸡,羽毛光滑、紧密、贴身。另外,对啄羽、啄肛等异常情况,都应仔细观察,及时治疗。
4.预防母鸡就巢性
春末夏秋还要注意母鸡就巢性的出现。应增加拣蛋的次数,拣净新产的鸡蛋,做到当日蛋不留在产蛋窝内过夜。因为幽暗环境和产蛋窝内积蛋不取,可诱发母鸡就巢性。一旦发现就巢鸡应及时改变环境,将其放在凉爽明亮的地方,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则鸡会很快离巢;或者在就巢初期注射硫酸铜水溶液,每只鸡1毫升,效果显著。
5.严格防疫消毒
在上山放养环境中生长的柴鸡,其本身就容易受外界疾病的影响,如果防疫、消毒不到位,就很难保证鸡的成活率,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一要按照鸡疫病防疫程序进行防制。防制重点应放在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喉气管炎、禽出败和球虫病上,搞好疫苗接种和预防监测;同时还要定期在兽医人员指导下用一些无残留的药物预防疾病。二要搞好卫生消毒。鸡栖息的棚内及附近场地坚持每天打扫、消毒,水槽、料槽每天刷洗,清除槽内的鸡粪和其他杂物,让水槽、料槽保持清洁卫生,放养场进出口设消毒带或消毒池,并谢绝参观。三要做到“全进全出”。每批鸡放养完后,应对鸡棚彻底清扫、消毒,对所用器具、盆槽等熏蒸1次再进下一批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