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鲭鱼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鲭鱼
  • 拉丁学名
    Pneumatophorusjaponicus
  • 别称
    鲭花鱼、油胴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花仙、鲐鲅鱼
  • 二名法
    Mackerel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鲈形目
  • 鲭科
  • 鲐属
  • 分布区域
    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 日语名
    サバ
鲭鱼是一种很常见的可食用鱼类,出没于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语境下要注意区别于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青鱼”。鲭鱼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鲭鱼又名“鲭花鱼”。俗名鲐鱼、鲐巴鱼、青鲇鱼、油胴鱼、鲭鱼、青条鱼。大西洋鲭鱼、波士顿鲭鱼、tin-ker鲭鱼、太平洋鲭鱼、日本鲐鱼、chub鲭鱼、美国鲭鱼、蓝鲭鱼、竹马鲛鱼。

简述

鲭鱼(Mackerel)有许多品种,但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捕获的正鲭鱼才是真正的鲭鱼。品种包括白首鲭(或称西班牙鲭鱼)、竹荚鱼(又称马鲭鱼)、加州竹荚鱼、琥珀鱼和美洲与南亚水域的鲳参。鲭鱼是一种很肥、肉色深暗的鱼类,因此很适合烤、烟熏或扒烤。它可以和白酒一起烹煮,也可以淋柠檬汁或类似的酸料生吃,以保留它的美味。鲭鱼全年都有供应。
鲭鱼为远洋洄游性鱼类,大群活动,游泳力强,有趋当光性;夏季结群游向近海生殖,卵生。我国沿海及太平洋海域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产地产季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

生活习性

密集的鲭鱼群游弋在水面,绵延32公里(20英里)之长。它们主要靠贝类的幼虫、蠕虫、鱼卵和小鱼为食,而它自身却是鲸鱼、鲨鱼、海豚、金枪鱼和海鸟的食物。春季,鲭鱼向海岸迁徙产卵。雌鱼产卵数量达200,000至400,000个。每个卵中都含有一小滴油脂,这样它们就可以漂浮在水面。鱼卵孵化需要四到六天。小鱼长得很迅速,两个月内就能长到平均5厘米(2英寸)的体长。秋季,鲭鱼游回深海中。

鲭鱼的选购

1. 鲭鱼与鲅鱼体形很相近,不同点在于:鲭鱼眼大体宽,体侧是蓝黑色条纹,尾柄短而细,两背鳍分开,距离较大,背、臀鳍后只有5个小鳍;
2. 肉中含组织胺量较高,保存不当易产生组织胺类物质,食后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

相关介绍: 鲭鱼罐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