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墨鱼 介绍

介绍摘要

  • 别称
    乌贼鱼、墨斗鱼、目鱼乌鲗、花枝等
  • 动物界
  • 软体动物门
  • 头足纲
  • 亚纲
    鞘亚纲
  • 十腕目
  • 乌贼科
  • 分布区域
    中国、朝鲜、日本及欧洲各沿海
  • 英文名
    cuttloefish
墨鱼是贝类,亦称乌贼鱼、墨斗鱼、目鱼等。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中国所指的“墨鱼”或叫“乌贼”,大多是中国东海主产的曼氏无针乌贼和金乌贼两个种。两者的外形差别不大,主要差别是:前者胴部卵圆形,稍瘦,无骨针,干制品叫螟虫甫鲞;后者有骨针,干制品叫乌贼干。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

结构特征

1. 体分头部、足部和胴部;
2.石灰质内壳;
3. 心耳和鳃的总数相同,为2个;
4. 口内有颚片和齿舌;
5. 神经系统高度集中,有复杂脑的结构。

形态结构

1、头部:
口:顶部中央。
眼:1对,两侧。
嗅觉陷:眼的后方,靠近外套膜的边缘,
漏斗陷:头部腹面的凹陷,漏斗贴附部位。
足部:分腕和漏斗两部分。
漏斗:足特化而成,腹面;运动,排泄物、生殖产物和墨汁排出的通道。
触腕:基部粗大,顶端尖细,内侧生有吸盘。
共有10条触腕,第3、4对腕之间有1对是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触腕。比较狭长,可以完全缩入基部的触腕囊中。触腕上通常具有1个很长的柄,柄的顶端呈舌状,称触腕穗,内生吸盘,有时还有钩,主要用来攫取食物。

生活习性

墨鱼生活方式

水生,游泳。

墨鱼运动方式

通过漏斗喷射水流形成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

墨鱼食性方式

用触腕凶猛掠食,以游泳浮游生物为食;同时本身又被金枪鱼、鲨鱼、带鱼、鳗鱼、抹香鲸等捕食。

墨鱼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用茎化腕传送精荚,产出的卵粒象成串的葡萄附着其它物体上,雌雄亲体双双用漏斗,向卵进行喷水清洗。

生存现状

墨鱼分布海域

多分布于高盐温暖的海洋中,近海、远洋,水层、海底均有分布。

墨鱼经济意义

1、食用;
2、药用;
3、饵料用,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

墨鱼捕捞季节

全国沿海的捕获季节南早北晚,舟山捕获时节为5-6月。
中国近海渔场有鱼类l7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其中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是中国人民喜欢食用而且产量较大的海洋水产品,被称为“中国四大海产”。可惜,由于过度捕捞,这四种海洋水产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大、小黄鱼,已经多年形不成渔汛,年产量由几十万吨下降到3-5万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墨鱼种质资源明显衰减,产量急剧下降。

墨鱼人工繁殖

养殖墨鱼技术是国际难题。从2004年开始,人工养殖墨鱼才在中国宁波获得成功。养殖技术和规模还有待提高。

民间传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一年南巡到海边,和众随从都被黄海的美景迷住,一太监观赏得乐不可支,竟将一只装有文房四宝和奏章的白绸袋子丢失在海滩上,天长日久,袋子受大海之滋润,得天地之精英,变为一个小精灵,袋身变成雪白的肉体,两根袋带变成两条腕须,袋内的墨裹在肉体中的墨囊内,小精灵生活在海里,神出鬼没,一遇强敌,即鼓腹喷出墨汁把水搅黑,趁机逃之夭夭,小精灵喷射墨汁,行动神速如贼,故后人又称墨鱼为“乌贼”。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适宜阴虚体质,贫血,妇女血虚经闭,带下,崩漏者食用;
2. 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应慎食;患有湿疹、荨麻疹、痛风、肾脏病、糖尿病、易过敏者等疾病的人忌食;乌贼鱼肉属动风发物,故有病之人酌情忌食。

烹饪指导

1. 食用乌贼的方法有红烧、爆炒、熘、炖、烩、凉拌,做汤,还可制成乌鱼馅饺子和乌鱼肉丸子;
2.墨鱼仔分切小块,更宜入味;
3. 清洗乌贼:乌贼体内含有许多墨汁,不易洗净,可先撕去表皮,拉掉灰骨,将乌贼放在装有水的盆中,在水中拉出内脏,再在水中挖掉乌贼的眼珠,使其流尽墨汁,然后多换几次清水将内外洗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