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行为
    逆流而上
  • 分布地域
    黄河下游
  • 鳀科
  • 鲱形目
  • 中文名
    黄河刀鱼
  • 特点
    脂肪多,肉质嫩
  • 学名
    刀鲚鱼
  • 别称
    茅刀鱼
黄河刀鱼属于鳀科,又叫"茅刀鱼",黄河刀鱼的故乡在黄河口一带,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细鳞小肚,吻短圆突,像一口尖刀。黄河入海口有句渔谚:麦稍黄,刀鱼长。小的六、七寸,大的一尺多长,它们有时游到海里,有时又游到河里。

基本介绍

黄河刀鱼学名为“刀蛴”,属鲱形目,鳀科,又名毛刀鱼、倒鱼等,因形似利刃而得名,其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它体侧扁,尾延长,吻短而圆突,细鳞小肚,全身呈银白色,系回游性鱼种,体长为20厘米~40厘米,肚脊宽约6厘米,厚约2厘米,体长为体宽的5倍~7倍,为头长的5.8倍~6.5倍。最大的重约250克。此鱼生活于河海交汇处,怀卵量2万~10万,每年春季产浮性卵,当年孵化后的幼鱼3年成熟。 刀鱼在中国黄海、渤海、东海也时常可见,但黄河支流繁多,沿途汇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尤其是山东境内东平湖中的麦穗鱼、渤海中的枝角类、轮虫、糠虾及幼鱼等齐集黄河入海口处,成为黄河刀鱼的主要饵料,使它与其他地区的刀鱼比起来,大而肥,鲜而纯。
黄河刀鱼,形似单面尖刀,背厚腹薄,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成群结队的刀鱼,陆续由黄河入海口处游进黄河,逆流而上,经东营市境内游到东平湖去产卵、孵化。等卵孵化为幼鱼后,又顺着黄河来到入海口,在渤海生长和越冬。刀鱼经过这种回游往返,两三年才能长成成鱼。这种鱼性情激昂,游如飞梭,离水即死,可谓“贵而难得”。由于刀鱼在回游途中摄食较少,体力消耗却很大,所以只有在黄河下游补充食物后才最肥。这就是东营的黄河刀鱼为什么名扬天下的原因吧。刀鱼越往上游,不但逐渐消瘦,而且鱼刺也越变越硬,直至又回到东平湖,便产卵繁殖,如此循环。

营养价值

黄河刀鱼既有海水鲜味,又有黄河水的香味,多油,脂肪丰富,肉质细嫩、多刺,熟后鲜味奇佳,浓香异常,是上等的名菜佳肴。并且具有强心补肾,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脑止泻、消除疲劳、提精养神之功能,可治疗和防止多种疾病,谓之“天下一绝”。
在4月初到麦熟前,黄河刀鱼会从黄河口逆流而上,此时正是捕捞的最佳季节。这种鱼性情激昂,游如飞梭,离水即死,可谓“贵而难得”。
黄河刀鱼肉质细嫩,鲜味奇特,浓香异常,既有海产品那样的鲜味,又有黄河鱼类特有的香味,无论是烹炸煎炒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当地传统的用小葱鲜韭炒的黄河刀鱼,更是浓香可口,醋烹刀鱼色味俱佳,既可冷吃,也可热食,是当地人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因此,人们都为能有机会品尝到黄河刀鱼为一大快事。

食用菜谱

清炸黄河刀鱼
所属菜系:鲁菜
特点:色泽金黄,外香脆,里鲜嫩,用花椒盐蘸食滋味更好。
原料:黄河刀鱼500克,料酒1 5克,盐5克,精面粉50克,花椒盐3克,花生油750克。
做法:
1.将刀鱼从口中取出内脏,去净鳃,冲洗干净,加料酒、盐腌渍20分钟。
2.炒锅内放入花生油,中火烧至六成热时,将刀鱼均匀地沾上面粉,放入油锅中炸2分钟至熟时捞出:待油温升至九成热时,投入刀鱼复炸,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外带花椒盐上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