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龙眼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龙眼
  • 拉丁学名
    DimocarpuslonganLour.
  • 别称
    桂圆、三尺农味、益智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无患子目
  • 无患子科
  • 亚科
    无患子亚科
  • 龙眼属
  • 龙眼
  • 分布区域
    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
  • 命名者及年代
    Lour.,1790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又称桂圆,益智。莆田当地百姓称为三尺农味;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5-30厘米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至截平,几与叶轴平行,下侧窄楔尖,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15对,仅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
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毫米,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
果近球形,直径1.2-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分布范围

中国的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以广东最盛,福建一次之;云南及广西南部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常有栽培。国内比较受好评的有广东的石峡龙眼,福建的普明庵、乌龙岭和油潭本等。

主要品种

龙眼的栽培品种不如荔枝的多,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龙眼,而且生长力强,适于山地栽培。

生长习性

龙眼是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温度是影响其生长、结实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温度超过20℃的地方,均能使龙眼生长发育良好。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红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长良好,栽培容易,寿命长,产量高,经济收益大,群众喜种植。

主要变种

变种钝叶龙眼D. longan Lour. var. obtusus (Pierre) Leenh. 与龙眼的区别只是小叶顶端钝圆或微缺。中国云南也偶然见到。

栽培技术

龙眼施肥

壮花肥 第一次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穗长至10-12厘米时,按株产25公斤挂果计算,每株施硫酸钾0.2公斤,0.2公斤干饼肥的腐熟稀水肥。如果是壮旺树,无缺肥表现,这次肥可不施:第二次在纯花穗已分化完成,大部份花蕾已饱满,花穗再不会出现“冲梢”危险的开花期前施用(平常年份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有机质肥料大部份在此期施下。按株产25公斤计算,每株施饼肥1.5公斤或鸡粪5公斤,硫酸钾0.4公斤,钙美磷肥0.5公斤,尿素0.1公斤。
壮果肥 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第二次生理落果开始前(即小果黄豆大小时)施肥。这次肥料视有无挂果,挂果多少而定。按株产25公斤计算,每株施复合肥1公斤,硫酸钾0.3公斤,尿素0.3公斤,钙美磷肥0.25公斤。
根外追肥 2月上旬至3月上旬这40天通常喷复合核苷酸加磷酸二氢钾,加硼。5-6月份,每15-20天喷一次叶面肥,用磷酸二氢钾加硫酸镁加硫酸锌,兑水喷雾。

龙眼排灌水

在果实发育期雨水过多,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遇旱更需要及时灌水保湿,确保果实正常发育。

龙眼疏花疏果

一般在3月中旬花穗发育刚完成至开花前进行疏花;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果发育至黄豆大小时疏果。具体方法及要求是:
疏去病穗、弱穗和生长不良的花穗,保留生长健壮的花穗,减少无谓养分消耗,提高座果率;
树冠顶部多疏,中下部少疏,以防止树冠顶部挂果过多而通顶,造成夏日直射树干,削弱树势;
去外留内,去主留副,折上留下。即把树冠外围的花、果穗多疏一些,保留较多树冠内围的花果,同一基枝上有两穗或多穗时,疏去主花穗,留副花穗,或疏去上部较长的花穗,保留下部短壮穗。
疏果应疏去座果稀少的果穗,保留座果多而紧凑的果穗,但如果单穗座果过多则应适当疏去一些侧穗,适当减少单穗挂果量。

龙眼注意事项

幼年树的管理应注重间作与覆盖、扩穴改土、及时施肥、合理整形修剪,形成良好的树形,培养强壮的骨干枝。成年树则着重增施肥料、培土、耕作、排灌和修剪。

病虫防治综合措施

应用农业技术措施,结合病虫发生的特点进行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由于结合栽培管理进行,只要能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比较经济,还具有预防意义。
主要措施是:①选用抗病或耐病虫的优良品种,培育无病种苗,种植无病健壮苗木;②创造有利于龙眼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和发展的生态条件;③建园时选在最适栽区种植,则植株生长健壮。要避免选土质劣、地势差以及气温不适宜的地方种植。不能在气温过低、阳光西照厉害、高岗瘦瘠地或地下水位高、经常积水的地方建园;④要实行品种区域化,同一果园或小区,不要安排熟期不一的品种,因为物候期不同会增加病虫发生的机会,⑤合理栽植,过密会互相荫蔽,通风透光差,容易引起病虫发生。
用生物防治作为防治龙眼害虫的手段取得不少成绩,其中,最系统和最成功的就是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平腹小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旋小蜂科Eupelmidae,是荔枝蝽卵期重要的寄生蜂。20世纪60年代初,蒲蛰龙等首创了利用蓖麻蚕卵(后改用柞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大量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在4~5月份荔蝽产卵期间将人工饲养的平腹小蜂释放田间,以补充自然种群数量,可有效地提高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及时将荔蝽消灭在卵期。实践证明,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效果显著,卵寄生率一般可达90%,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荔枝蝽的为害,有利于保护有益天敌和授粉昆虫,对于保护环境、发展无公寓水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龙眼病害

龙眼“鬼帚病”,又称秃枝病、丛枝病、扫帚病等。
主要症状:
病株幼梢受害后幼枝变狭、弯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叶色淡绿。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细长带状,成叶卷曲皱缩,叶尖向下卷曲,叶缘向背卷弯,叶面凹凸不平,呈波状,叶脉成淡黄绿色,脉间叶肉出现不定形的黄绿色斑纹,小叶柄通常扁化变宽。病叶有时成各种畸形,易脱落。有时在同一枝梢上,可见到春秋梢明显畸形,而夏梢却正常,病梢的叶片干枯脱落后变成秃枝,有时也出现新梢丛生,节间短缩,呈扫帚状。受害花穗节间缩短,成丛生或簇生状花穗,无法正常结果。
防治方法:
此病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嫁接或虫害传染。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可能采用严格检疫,严禁从有病母株上接穗,选用抗病母株,培育无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虫害管理措施,以控制病势扩展。

龙眼虫害

龙眼虫害有椿象。
主要症状:
若虫和成虫为害嫩芽、枝梢、花穗和幼果,导致落花落果,大批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5-7月若虫发生数量最多,以吸器吸食树汁。被害叶片上呈褐红色的细条或斑点,被害果实上呈褐色斑点。受害后使树梢干枯、小花和花穗脱落。
防治方法:
可用药剂防治。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在3月间向在新梢上进行交尾活动的越冬成虫喷洒,或在4-5月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时喷药。一般每株喷药7-10公斤,严重时可喷2次,间隔5-7天,也可人工捕杀成虫。在冬季低温时,振动树枝,越冬成虫坠地后,集中烧毁,也可利用平腹小蜂、荔蝽卵跳小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