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高粱 介绍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
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
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

主要变种

球果高粱(学名:Sorghum bicolor(L.) Moench var.subglobosus(Hack.) Snowden)
该变种圆锥花序疏松或稍紧密,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花序主轴多少裸露,分枝斜升,基部3-5厘米裸露;无柄小穗卵状圆形至近球形,顶端较宽而扁,花时长3.5-4.5毫米,果时宽可达4毫米,无毛或顶端有毛,外稃具芒,颖果熟时完全为颖所包或微露,倒卵形至亚球形,长3.5-4.5毫米,宽3-3.5毫米,赤褐色至粉红色。有柄小穗宿存,卵球形至近球形,其柄较粗壮。

生长环境

高粱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适宜温度20-30℃。而且,高粱是C4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根系发达,根细胞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强。

分布范围

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栽培技术

高粱选地整地

选地: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力强,宜选择平坦疏松较肥沃的地块种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洼易涝地块或是瘠薄干旱的盐碱地块也可种植。高粱对前茬要求不严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对农药敏感,所以忌选前茬施用长残效类农药的地块。
整地:整地质量是抓全苗及决定产量的关键环节,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高粱提倡进行秋整地以确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尽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垄。春季化冻后和返浆前对起垄地块进行镇压,并在播前耢地,使播种地块土壤达到平整,无大土块、暗坷垃,为苗全、苗齐奠定基础。深耕整地的技术要求:根据土壤湿度适时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深耕效果最佳;根据土壤状况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厘米左右为宜,同时还要考虑土壤质地,耕层深度和施肥量等条件。

高粱轮作倒茬

高粱忌连作,合理的轮作方式是高粱增产的关键。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马铃薯茬等。适宜的后茬最好是大豆茬、或与玉米、谷子轮作。

高粱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苗后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定苗时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壮苗、正苗,不留双株苗、二茬苗,还应拔除杂株,提高纯度,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效应。
中耕: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d后进行第2次。提倡铲前趟一犁,铲、趟结合进行。建议拔节前后进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结合,促进高粱生育的同时,增强防风、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适时灌溉:高粱需水特点是苗期需水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拔节孕穗期占50%;孕穗至开花期占15%;灌浆期占20%;成熟期占5%左右。为确保高粱高产稳产,应重点掌握在拔节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适时适量灌水。

高粱施肥管理

需肥特点:高粱喜肥,对肥料反应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强,不同生长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据相关资料显示,每生产100千克高粱子实,需要吸收氮2.6千克,磷1.36千克,钾3.06千克。出苗至第1片真叶展开的阶段,生长速度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针叶展开后,长速明显加快,需肥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拔节孕穗期阶段,植株迅速生长,茎叶繁茂,所需养分数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时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充足均衡的养分能促使粒大且饱满,实现优质增产。
种子萌发至苗期阶段,适量增施磷肥能加速种子萌发、芽苗生长,在株高、出叶速度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可产生较大的影响。拔节期,适量增施氮肥,能促进株高、叶面积,促进高粱穗提早分化。适量追施钾肥,能促进籽粒数量。灌浆期阶段,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补施磷肥,对干物质的运输、转化和积累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施肥方法: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种肥以磷肥为主,可施35%专用复合肥30-35千克/667平方米,配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出苗后,可视出苗情况施入提苗肥。拔节期一般可施腐熟农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孕穗期可施农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20千克/667平方米。灌浆期可施1 000千克/667平方米农肥,尿素8-10千克/667平方米。抽穗至灌浆期,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早熟及增加产量。追肥时不要将肥料露在地表面,追肥后应及时浇水,每次追肥、浇水应根据作物长势、天气等情况酌情掌握。

病害防治

高粱黑穗病

黑穗病从名字就知道它危害高粱穗部,发病时主要在穗期才显露特征,不到穗期察觉不出,也有部分在前期会显露一些症状。即是种植生长弱势矮化,茎节短小,叶片簇生;在穗期变现为穗基部膨大,穗较小,穗内有黑色粉末。
防治方法:此病通过病菌传播,多是病菌孢子在土壤或残株上越冬,来年借风雨传播。在种植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再将田间的清理干净,尤其是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再将土壤深翻消毒,合理轮作,精耕细作。如果是个别发病,先将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消毒,如果是大规模发病,可用药剂喷洒防治。

高粱锈病

锈病也是危害极大的病害,它主要危害叶片,多发病在穗期前后,发病时叶片出现红、紫以及褐色的小病斑,随着病菌感染蔓延,病斑逐渐扩散,最后叶片出现大片的病斑,病斑中有孢子堆,这些孢子在破裂后会有锈色的粉末,从远处看,就像叶片生锈了一样。
防治方法:同样的是孢子细菌在土壤或病残株上越冬或越夏,再在再在后,孢子进入幼苗叶片中,逐渐扩散成病斑。选择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杂草,减少病原,发病初期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防治。

高粱粘虫

粘虫又叫行军虫,喜群居,主要危害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常常群居于叶片,白天潜伏、晚上行动,啃食叶片叶肉,往往在爆发期,将高粱叶片全部吃掉,只留下一个茎杆,使高粱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植株死亡或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在成虫是开始诱杀,傍晚时分在田间放置一盆或多盆装有诱杀剂的盆,诱杀剂可用糖醋酒自行调配。或者在6月产卵季节,在田间放置草把引诱成虫产卵,然后再将草把烧掉,杜绝虫源。及时除草,减少虫卵,发病严重时运用药剂防治,但要注意药剂使用,粘虫对农药的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如果药剂使用过度,对高粱和环境也会造成污染。

历史起源

高粱的有关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高粱种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其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斯诺顿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其中有16种来自非洲,所确定的31个栽培种里非洲占28种,158个变种里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