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主要营养成分
    叶含a-和Y-细辛脑,细辛醚[2]
  • 中文名
    蛤蒌饭
  • 主要食用功效
    风寒咳嗽[1],牙痛、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 是否含防腐剂
  • 主要原料
    叶蛤蒌,米饭
  • 适宜人群
    老少合宜
蛤蒌饭是广东湛江地区的常见食品,这种饭油而不腻,并有一股特异的香气。蛤蒌是湛江人耳熟能详的食材。蛤蒌饭的原料叫蛤蒌叶,而蛤蒌叶,是一种野生低矮植物,分布于湛江各地,尤其是丘陵地势明显的灌木丛中。蛤蒌有滋阴,于女性减少色斑、调节内分泌、产后补血气等食用功效。

食品做法

功效作用

蛤蒌有药用价值,它味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用于治疗胃寒呃逆,脘腹疼痛,腹泻。根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嗽、妊娠和产后水肿;果序治牙痛、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药典记述:
《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图经》: 治气痢。
《本草衍义》:
《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