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鹰嘴豆
  • 拉丁学名
    Cicerarietinum
  • 别称
    回鹘豆,桃豆、鸡豆、诺胡提、羊角状鹰嘴豆
  • 二名法
    C.arietin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蔷薇亚纲
  • 豆目
  • 蝶形花科
  • 鹰嘴豆族
  • 鹰嘴豆属
  • 鹰嘴豆
  • 分布区域
    地中海沿岸、亚洲、非洲、美洲等地
  • 英文名
    Chickpea
鹰嘴豆(学名:Cicer arietinum),为豆目蝶形花科鹰嘴豆属草本植物,别名桃尔豆、鸡豆、鸡心豆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重要的五谷之一,在欧洲食用鹰嘴豆也十分普遍,也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鹰嘴豆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缘草本。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叶呈叶状,或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叶具小叶7-17片,对生或互生,狭椭圆形,长7-17毫米,宽3-10毫米,边缘具密锯齿,两面被白色腺毛。花于叶腋单生或双生,花梗长0.5-2.5厘米,花冠白色或淡蓝色、紫红色、长8-10毫米,有腺毛;萼浅钟状,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6-9毫米,被白色腺毛。荚果卵圆形,膨胀,下垂,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幼时绿色,成熟后淡黄色,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种子1-4颗。种子被白色短柔毛,黑色或褐色,具皱纹,一端具细尖。花期6-7月,果期8-9月。
种子、嫩荚、嫩苗均可供食用。
极耐干旱
鹰嘴豆的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二米,故很耐旱。同时根具根瘤,固氮能力极强,每公顷可固纯氮50kg,与小麦等越冬作物套作,主作物不减产,却增加了鹰嘴豆的收入。茎叶更是优良的饲料原料。
更因它有极耐旱的特点,对于我国西北、西南和其他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是我国主要产地。

生长环境

海拔
适宜生长于海拔约2000-2700米。

分布范围

中国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台湾、内蒙古等地引种栽培。生长于海拔约2000-2700米。分布于地中海、亚洲、非洲、美洲等地。

播种过程

鹰嘴豆播前准备

选地、整地、施底肥 种植鹰嘴豆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中性或偏碱性沙壤土,灌溉方便的地块,并且与春小麦、玉米、甜菜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忌重茬或盐碱地种植鹰嘴豆。

鹰嘴豆选种

水田种植应选择卡布里类型为主,推广品种“A-1”,旱地以迪西类型为主,推广种植品种为“88-1”。 种子处理 种子精选后,选卫福FF1,用药量为用种量的0.2%至0.3%,或3%敌萎丹用药量为用种量的0.2%至0.3%,或2.5%适乐时用药量为用种量的0.1%至0.2%,加水1公斤左右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根腐病。

鹰嘴豆播种

适期播种 应掌握当地春季最后一次晚霜过后,特克斯县河谷东部为4月下旬,中西部为5月上中旬是鹰嘴豆播种的最佳时期。

鹰嘴豆方法与播种量

采用45厘米等行距条播,株距10厘米至15厘米,播深5厘米至6厘米,亩播种量“A-1”品种4公斤至5公斤,“88-1”品种3公斤至4公斤,带种肥二铵8公斤至10公斤,保苗数4500株至5500株。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鹰嘴豆苗期生长量小,易遭受杂草危害。苗期及早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为8厘米至10厘米,分枝期中耕深度15厘米左右。

鹰嘴豆灌水

水浇地应在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灌一次水。注意后期灌水不易过多,以免影响正常成熟。

鹰嘴豆追肥

初花期结合培土亩追施尿素5公斤至8公斤,盛花期应追施一次叶面肥追肥,亩追施喷施宝1支加磷酸二氢钾50克至100克,加尿素50克,加15公斤水进行叶面喷雾。

鹰嘴豆收获

当荚果70%呈黄色籽粒与荚壳间分离时及时收获。
采用人工用镰刀收割,用拖拉机碾压脱粒或谷物脱粒机脱粒。
扬净、晒干,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可装袋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