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价值

蒙古口蘑是我国稀有的名贵食用菌之一,是我国北方草原特有的大中型优质食药用真菌,是北方草原天然蘑菇之最上品,有“素中之荤”的美称。蒙古口蘑菌盖洁白、肉厚、柄短。野生口蘑的营养价值尤其高,被认为达到了野生食品的顶峰,是国内外极为推崇的健康食品,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而且属于低脂肪食品。据实验分析,每一百克干品中含蛋白质35.6g、碳水化合物23.1g、脂肪1.4g、粗纤维6.9g、灰分16.2g、磷1620mg、钙200mg、铁32mg等。蒙古口蘑富含蛋白质,其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35.85%,其氨基酸可与动物食品中氨基酸互补平衡,可以在人体内得到更好的利用,因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蒙古口蘑不仅是营养、美味的食用菌,供人们食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作用。其性平、味甘、具有宣肠益气、散热解表、抑癌、降压、降胆固醇等功效,可治疗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等症,适用于消化不良,院腹胀满,胃气痛、泄泻等症。蒙古口蘑中多糖含量丰富,可用作提取食用菌多糖的原料,而食用菌多糖具有刺激机体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提高机体抵抗有害微生物侵害及调整人体机能的作用。此外,蒙古口蘑中含有矿物元素达10余种,特别是对人体关系密切的钙、镁、锌和微量元素硒、锗的含量,仅次于药用菌灵芝,比一般食用菌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科学家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有机硒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排除体内的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经研究表明,喝下口蘑汤数小时后,血液中的硒含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就会增加,并且血中谷肤甘肤氧化酶的活性也会显著增加。说明使用蒙古口蘑可以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此外,口蘑中还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可以辅助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大量的植物纤维有防止便秘、促进排泄、预防糖尿病及大肠癌、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蒙古口蘑生态价值

蘑菇圈,又称仙人圈、仙人环,是夏季雨后在草地上出现的直径十米到近百米的牧草圈,在外圈有蘑菇生长。1970 年首次报道蘑菇圈是菌丝体辐射生长形成的,能形成蘑菇圈的真菌达60 多种,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较为引人关注。
在白蘑圈上、圈内作测产样方分析发现,白蘑圈可极显著地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生长代谢活跃的边缘菌丝与植物在营养、生长活性物质和气体等方面均能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其中与羊草的互利关系尤为明显,与关世英等得到的结果类似。通过观察和研究蒙古口蘑蘑菇圈生态现象,认为蒙古口蘑蘑菇圈影响植物生长,蘑菇圈上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正常草区,产生增产效应,且绿草环上的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和叶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枯草环上的植物生长则受到抑制。在蘑菇圈形成发育过程中,蒙古口蘑真菌—植物根系—有益微生物三者通过土壤(含水、肥、气、热等因子)这一基质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气候条件促进蒙古口蘑的菌丝体发育和子实体形成。蘑菇圈能抑制土壤真菌的种类,而有利于一些特定种类的生长;同时圆形闭合且活跃的蘑菇圈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土壤真菌的发生。蒙古口蘑菌丝生长对草原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蘑菇圈中菌丝的生长抑制了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提高了土壤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同环带中和不同垂直分布上的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差异显著;蘑菇圈各环带内的土壤养分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出现明显变化,证明蘑菇圈土壤中生物化学活性的分布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一方面速效氮和磷可促进牧草生长,另一方面牧草的生长明显受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

鉴定方法

由于蒙古口蘑自然生长季节性强, 加之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锐减, 至今尚不能实现人工驯化栽培,所以蒙古口蘑的产量和质量每况愈下, 难以满足商品化、市场化的要求, 导致蒙古口蘑价格上涨, 每公斤蒙古口蘑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由于价格昂贵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蒙古口蘑劣质品及伪品。
水粉伞菌与蒙古口蘑干品鉴别要点: 蒙古口蘑菌柄粗短、肥大、白色、光滑, 水粉伞菌菌柄较长基部膨大、褐黄色、条状纹理; 蒙古口蘑菌柄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例不超过1, 而水粉伞菌菌柄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例超过1.5。
野蘑菇与蒙古口蘑干品鉴别要点: 蒙古口蘑菌柄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例不超过1, 而野蘑菇菌柄长度与菌盖直径比例超过1.5; 蒙古口蘑菌褶白色, 而野蘑菇菌褶初白色,成熟后呈粉红色、深咖啡色; 蒙古口蘑菌盖白色、光滑,而野蘑菇菌盖白色粗糙、微有龟裂; 野蘑菇菌盖边缘与菌柄衔接处具絮状环膜, 白色或乳黄色, 脆而易碎, 而蒙古口蘑没有。
杨树口蘑与蒙古口蘑干品鉴别要点: 蒙古口蘑菌褶白色, 而杨树口蘑菌褶污白色带浅红褐色; 蒙古口蘑菌盖白色、光滑, 而杨树口蘑菌盖红褐色、被棕褐色细小鳞片;蒙古口蘑有浓郁的鲜味而杨树口蘑有股略发咸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