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芥兰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芥兰(岭南杂记)
  • 拉丁学名
    BrassicaalboglabraL.H.Bailey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罂粟目
  • 亚目
    白花菜亚目
  • 十字花科
  • 芸薹属
芥兰,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嫩的花薹和嫩叶供食用,质脆嫩、清甜。产于中国广东等地。由于茎粗壮直立、细胞组织紧密、含水分少、表皮又有一层蜡质,所以嚼起来爽而不硬、脆而不韧。苏东坡还曾写诗赞美它“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并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它的降解产物叫萝卜硫素,为抗癌成分,经常食用还有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的功能。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0.5-1米,常30-40厘米,无毛,具粉霜;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卵形,长达10厘米,边缘有微小不整齐裂齿,不裂或基部有小裂片,叶柄长3-7厘米;茎生叶卵形或圆卵形,长6-9厘米,边缘波状或有不整齐尖锐齿,基部耳状,沿叶柄下延,有少数显著裂片;茎上部叶长圆形,长8-15厘米,顶端圆钝,不裂,边缘有粗齿,不下延或有显著叶柄。总状花序长,直立;花白色或淡黄色,直径1.5-2厘米;花梗长1-2厘米,开展或上升;萼片披针形,长4-5毫米,边缘透明;花瓣长圆形,长2-2.5厘米,有显著脉纹,顶端全缘或微凹,基部成窄爪。长角果线形,长3-9厘米,顶端骤收缩成长5-10毫米的喙。种子凸球形,直径约2毫米,红棕色,有微小窝点。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

芥(jie)蓝,别名白花芥蓝,十字花科芸苔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苔为产品,幼苗及叶片也可食用。
芥蓝的花苔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之一,起源于中国的南方,主产区有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及北方大城市郊区有少量栽培。
主产区广州可周年生产和供应,除市销外,还有大宗出口。
在华北交通方便的地区建立夏季生产出口基地,需要量在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可观。

地理分布

中国南方居多。原产地是广东揭西县,现广东.广西,有栽培,以广东东部栽培较多。

栽培技术

芥兰整地施肥

选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细整地,每亩施入基肥腐熟猪粪、堆肥3 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翻入土壤混合均匀,耕耘耕平,土粒打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应做小高畦。

芥兰定植

露地栽培,栽苗应在下午进行,保护地栽培宜在上午进行。栽苗日期确定后,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给苗床浇一透水,以便于次日挖苗。定植当天随挖苗,随即运到定植地块,按一定的行株距进行栽苗。一般早熟种行株距为25厘米×20厘米,中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22厘米,晚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30厘米。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与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后,随即进行浇水,以恢复长势。

芥兰田间管理

浇水施肥:根据当时温湿度情况及时浇缓苗水。缓苗后叶簇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进入菜薹形成期和采收期,要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基肥与追肥并重,追肥随水施,一般缓苗后3~4天要追施少量的氮肥或鸡粪稀,现蕾抽薹时追施适当的速效性肥料或人粪尿。主薹采收后,要促进侧薹的生长,应重施追肥2~3次。
中耕培土:芥蓝前期生长较慢,株行间易生杂草,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随着植株的生长,茎由细变粗,基部较细,上部较大,形成头重脚轻,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肥,最好每亩施入1000~2 000公斤有机肥。

芥兰病虫害防治

芥兰的病害较少,北京地区多见黑腐病,此为细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成株叶片多发生于叶缘部位,呈“V”形黄褐色病斑,病斑的外缘色较淡,严重时叶缘多处受害至全株枯死。幼苗染病时其子叶和心叶变黑枯死。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初发现病斑即喷洒杀菌剂,如百菌清等。另外,温室栽培在温度偏低,湿度大时叶片、茎和花梗易发生霜霉病。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病叶,立即喷洒药防治,常用药剂是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常见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苗期用杀虫剂防治,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