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功效
    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
  • 是否含防腐剂
  • 主要原料
    党参,白术
  • 中文名
    健脾养胃汤
健脾养胃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功效用于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

简介

【索引】《伤科补要》。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黄芪9克,当归6克,白芍6克,陈皮6克.小茴香6克,山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
【用法】河水煎服。
【功效】调理脾胃。
【主治】痿证或其他骨疾病后期。症见面色痿白,周身无力,语声低微,短气喘促,腰膝酸软,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加减变化】胃气失和、恶心呕吐者,加半夏;中虚运化无力、气机失畅、胸膈痞满者,加枳壳;气虚及阳、脏腑失于温煦、畏寒腹痛者,加干姜、附子;清气不升见气短喘促、脉象微弱者,加升麻、柴胡、桔梗。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
【方歌】健脾养胃参术芪,陈芍茴香当归身;茯苓山药与泽泻.痿证脾虚此方珍。

功效与用法

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本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且茯苓甘淡渗湿、补而不滞。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虽虚不宜蛮补,否则壅滞气机,故寓通于补,选用半夏、陈皮、厚朴燥湿和胃,理气除痞消胀;当归、丹参、川芎、莪术化淤通络,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组织营养。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萎缩腺体的恢复和细胞的再生,以及加快肠上皮化生等异型增生现象的消退。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杀灭Hp;乌梅为酸性药,古今皆用之以除恶肉、消瘤块,有利于逆转肠化增生。水煎2次,分别取200毫升,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

主要成分

茯苓为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产于云南的质量最优,称为云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茯苓以断面白色细腻、嚼时粘牙者为佳。
茯苓,药性平和,味甘、淡。功能为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用于脾虚湿盛的水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稀,以及心脾虚弱,气血不足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慢性胃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胃胀腹胀,大便溏薄,体倦乏力时,可用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山药20克,水煎服,能健脾养胃。若脾虚有寒,出现胃脘冷痛,喜按压,按压后胃痛有所减轻,欲饮热开水者,可加木香9克、陈皮6克效果更为理想。
老年人食欲减退,或小孩食欲不振,经常腹泻,体质虚弱者,可以茯苓12克,研成细粉,加粳米50克,煮粥长期服用,可起到健脾止泻,增进食欲作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量少,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畏寒怕冷,多属脾虚湿盛,可用薏苡仁30克、桂枝9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赤小豆30克水煎内服。
思虑或操劳过度,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出现心神不安,经常失眠,难以入睡,睡中梦多,或易惊醒时,可用茯苓12克、党参12克、酸枣仁6克、龙眼肉12克、莲子一12克,煎水服用,有镇惊安神作用。
作用: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宜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