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太阳鱼
  • 拉丁学名
    Lepomisgibbosus
  • 动物界
  • 脊椎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鲈形目
  • 太阳鱼科
太阳鱼,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分布范围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型约为2千克/尾。
从形态来看,蓝鳃太阳鱼的体型有些似尼罗罗非鱼,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黑色形似耳状的软膜,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有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而已。
太阳鱼的头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红色或淡橙黄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间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纵纹,但不太明显。头小背高,肉质丰厚。

生态习性

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太阳鱼从孵化到成熟,需经过一年半到二年时间。进行人工繁育,首先要选择健壮的成熟亲鱼,放养于约2亩面积的鱼塘中,水深要求1.5m左右,亩放养800尾左右。早春塘水水温达到20℃时,鱼塘每星期冲水三次,每次2小时,冲水的目的是造成水塘水的流动,以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每天早上和傍晚投放优质的冰鲜鱼碎料,以强化培育。鱼塘每月进行一次消毒防病,每立方米水用0.2g呋喃唑酮(痢特灵)稀释后泼洒。
产卵池的准备
鱼池面积要求7-10m2,水深30cm。池顶2m高处设遮光网,遮光率要求60%-70%。池水每立米用硫酸铜0.5g,硫酸亚铁0.2g,呋喃唑酮1g,土霉素1g浸泡24小时进行消毒。经消毒处理后,将亲鱼从鱼塘中移养到产卵池中,每平方米水面放养亲鱼2 -3组。
雌雄鱼比例为1:1。因为太阳鱼有造穴产卵的习性,我们初期进行人工繁殖时,在无 巢穴的情况下,亲鱼虽经催情催产处理,在鱼池中至卵成熟发胀至死也不产卵。经多次摸索,掌握了其习性后,在鱼池中每对亲鱼设一个人工巢穴,让每对亲鱼独占一个巢穴产卵。
太阳鱼卵为粘性卵,卵排出后成平板式无叠置、沉底。为便于将卵收集移至孵化池,须在人工巢穴内放置一块30cm×40cm的60目鱼用网布,用小石子压放在人工巢穴底部。鱼卵就均匀地产在网布上,亲鱼产完卵即可将网布连卵移至孵化池。既解决了鱼卵沉底粘着水泥面难以收集,也解决了因处底层缺氧孵化率低的问题。使用收集鱼卵的网布材料是十分关键的,要求着卵后移至孵化池孵化时,网布处于半沉浮状态 ,以使卵处在水层最佳位置, 能大大地提高孵化率。使用其他材料如蚊帐纱布、编织袋布或尼龙膜均不理想,这些材料不是沉底就是浮面,或是光滑不粘卵粒。
人工催产处理
1、人工催情
雌鱼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国际单位/kg和脑下垂体1mg/ kg,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效应24小时。
2、人工催产
雌鱼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国际单位/kg和脑下垂体2mg/kg,雄鱼减半,经注射激素处理后24-26小时,亲鱼开始排卵受精,经6-10小时,产卵结束 。所产卵粒均匀排于网布上。
初孵幼鱼的饲养管理
将集满卵粒的网布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水深要求50cm,移入鱼卵后,用微流水冲击,以增加水中氧气。水温22-30℃,卵经36-50小时开始孵化。鱼卵孵化后,即将网布移走。初孵出的幼鱼在水温25-30℃时,经48小时后开始摄食。由于初孵幼鱼体小,无法摄食一般的人工饲料,须投喂极微小的食料。摄食开始3-4天内,用煮熟的鸡蛋黄捣烂,经 50 目纱网过滤后的小微粒喂养。后期可投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浮游生物,经3-4天后,可改用红虫(水蚯蚓)作饲料养殖,7-8天后,便可改投小粒状的人工配合饲料。至小鱼长至3cm 时,便可移养到池塘或出售。

太阳鱼的养殖

太阳鱼是一种肉质良好的淡水鱼类 , 目前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据引养的观察, 养殖环境和要求与目前我国养殖的淡水鱼类相似。可利用池塘、 水库、 河流等淡水水域养殖。可单独养殖 , 也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据国外资料报道, 放养3cm 规格鱼苗, 经一年半到二年体重才达 100g 的上市规格。我们通过改善养殖环境, 投放适口饲料, 肥水增加浮游生物等一系列措施, 大大加快了太阳鱼的生长速度。据养殖实践 , 放养3cm 规格鱼苗 , 经 180 天养殖 , 体重可达到 100g 。比国外报道的养殖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我们在2m ×0.7m 的室内水泥池中养殖 , 池水0.2m 深, 从 6 月 1 日开始分批放养初孵的幼鱼 , 共放养 180 尾 。至 9 月 12 日, 总重量已达 1kg 。最初批放养个体 , 最大已达500g 以上。试验表明, 太阳鱼无互相残杀的现象, 可较高密度和不同规格鱼苗同时放养。

太阳鱼单养

在池塘中只放养太阳鱼,单养方式的特点是鱼可集中摄食,养殖周期短, 可进行密殖和强化养殖。水温在20℃以上时,放养3cm规格鱼苗,亩放养4000-5000尾。半年左右,亩产可达到500kg。放养太阳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每口塘3-5亩为宜。塘水深1 .5m左右,池塘水排灌要方便,每口塘配备一台增氧机。
一、 放苗前的池塘消毒:使用药物消毒时,塘水保留平均1m水深。用以下方法处理,以清除塘中的野杂鱼及其它有害生物。
(1)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溶化后全塘均匀泼洒。7-8天后待药力消失,经试水后投放鱼 苗。
(2)每亩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6-20kg,溶化后全塘泼洒。6-7天后待药力消失再投放鱼 苗。
二、 培育池塘肥水:在药物消毒清塘的当天或第二天,每亩投放磨碎的花生麸25-35k g,或麦皮糠、白糠25-40kg以使塘水富含有机物,促进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等浮游水生物的繁殖,使鱼苗投放后获得丰富的辅助饵料。经培育一周后,便可投放鱼苗。
三、 鱼苗投放量和规格:以亩产500kg为目标,亩放鱼苗4000-5000尾。鱼苗规格应有 3cm以上。如希望获得更大的产量,可放养第一批后一段时间,另外投放一批鱼苗。以便分批捞捕,提高产量。
四、 饲料投放:经培养池塘浮游生物后,能为初放鱼苗提供丰富的辅助饲料,但苗期仍需投放足够的饲料。小鱼期投喂小颗粒的人工饲料,此后可投放动物性饲料(冰鲜鱼)、肉渣、花生麸、植物蛋白类颗粒料。
五、 鱼病的防治:太阳鱼抗病性强,自引养以来,未见毁灭性的严重疾病。养殖过程中注意抓好鱼类常见病的防治。
(1)烂鳃病
症状:肉眼见鳃缘发白腐烂,带有泥污。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亦常被腐蚀成园形不规则透明“小窗”,活动迟缓,体色黑暗,头部颜色特别黑暗。
可用下述方法防治:漂白粉每立方水1g,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或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每立方水0.2-0.5g,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
(2)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主要由大量的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起。感染此病的鱼体呈黑色,瘦弱,摄食离群,游动缓慢。
防治方法:每立方水用硫酸铜0.5g,硫酸 亚铁0.2g,或单用硫酸铜0.7g,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食盐水浸泡15分钟以上, 或3%食盐水浸洗5分钟以上。

太阳鱼混养

太阳鱼可与鳗鱼、家鱼或其它品鱼种鱼类混养。控制池塘中浮游生物及小型鱼虾和无脊椎动物的过度繁殖。可调节水质,且能增加主养品种的产量。混养时,一般亩投放5cm以上的大苗,每亩放养500-2000尾,放养量可视混养塘主产品种而定。

太阳鱼游钓放养

太阳鱼也是一种游钓的对象,凡具备水体的旅游点,水池、鱼塘、水库、湖泊均可放养,以供游人垂钓。放养鱼苗的规格、数量和管理可参考混养方式。

杂交品种

杂交太阳鱼又叫杂交太阳鲈是科研人员精选北美太阳鲈科鱼类原种进行杂交获得。她具有肉味美、个体大、体形美、起捕率高等诸多优点。除食用外,她还是集游钓和观赏于一体的理想品种。杂交太阳鲈的繁育与推广系湖北省2001-2002年重点科研项目。

太阳鱼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杂交太阳鱼体质强健,头小背高,肉质丰厚。背部拱圆,腹部平直,侧面观类似椭圆状。鳃盖骨边缘突出,长有一蓝黑色的形似耳状的软膜。背部及边缘橄榄色至蓝绿色,体侧通常有几块暗纹。体下部蓝绿色。头部边缘有彩虹蓝和绿斑,软膜呈黑白相间或蓝绿色的边缘。
2、食性:体长2.5-3cm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为5-6cm时,还可摄食水、陆生昆虫、小龙虾、有机碎屑等;处于成鱼阶段的杂交太阳鱼以水生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小鱼虾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糠麸、各种饼类、浮萍、散状及粒状配合饲料、附着藻类、各种动物下杂,小鱼虾。采用含蛋白质28%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杂交太阳鱼能获得最大生长率。
3、生态习性:属广温、广盐性鱼类,能生存于1-40℃及1PPm的半咸水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26-31℃,PH范围为6-9.5,最适7-8,可生存于1mg/L以上氧气的环境中,在我国绝大部分池塘、湖泊、水库、河流中可良好的生长。
4、生长: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经4-5个月养殖体重可200-250克,经6-14个月养殖,体重可达400克以上。
5、营养价值:粗蛋白质为18.8%,粗脂肪11.5%,干物质中17种氨基酸含量高达17.68%,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也很高。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微量元素,和鲫鱼一样可列为滋补食品,特别适合妇女儿童食用。

太阳鱼杂交品种养殖

1、亲鱼培育
(1)饲料投喂 太阳鱼亲鱼培育所用的饲料全为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6%,原则上采用虾饲料,并适当补充浮萍等植物性饲料。投饲做到“四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占体重的1%~3%,具体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灵活掌握。
(2)日常管理 定期换水、施用生石灰和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30厘米,pH7~8.5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氨氮在0.4毫克/升以下。
2、亲本的纯化和繁育
(1)按照国家原良种场的保种要求,两种太阳鱼在养殖和培育过程中严格控制养殖区域,进排水分开并有筛绢过滤,不使两品种混杂。
(2)对保种繁育的亲鱼经过挑选,包括性状、规格和雌雄比例,一般选择的亲鱼生物学特征明显;蓝鳃的亲鱼规格雌的在120克、雄的在150克以上,绿鳃雌的在100克、雄的在50克以上;雌雄比例在(3~4)∶1。
(3)纯化两种太阳鱼,一方面对繁殖的亲鱼进行性状选择,留用亲鱼的生物学特征明显,无伤残、畸形;另一方面是通过自交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来观察后代的性状,在其后代中选择性状特征明显的鱼作亲鱼培育。蓝鳃通过5年多代的选择其遗传性状已非常稳定;绿鳃经过2代的纯化选择,其性状也已无分离现象。
3、规模化人工杂交太阳鱼的繁殖
(1)亲鱼的要求 杂交育种的父本是蓝鳃,选择规格为200克左右;母本是绿鳃,规格为150克左右。
(2)亲鱼的强化培育 为提早繁殖太阳鱼,将杂交育种的亲鱼在前一年10月移入塑料大棚内保温培育,冬季水温平均保持在16℃以上,最低水温12℃,保证亲鱼不停食。在翌年4月初移入繁殖池。(3)池塘准备 在人工促产繁殖前10~15天,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野杂鱼虾和病原,并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在池塘面积的1/3处用网片将池塘完全隔开,网片埋入池底泥中并用砖块压实。再用8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首次进水约80厘米。进水后在池塘中施用经发酵后的有机肥,用量100千克/亩,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4)繁殖季节和习性 水温在22℃以上时即可进行太阳鱼的繁殖,繁殖季节在江浙地区为4~10月。太阳鱼的繁殖习性类似罗非鱼,属一年多次分批产卵类型。
(5)亲鱼的选择 蓝鳃的雌雄亲鱼其副性征相对明显,雄鱼个体大、体色较暗,“耳”长且大,泄殖孔细小,轻压腹部可见精液流出;雌鱼腹部膨大,体色明亮,泄殖孔较大且红润。绿鳃的雄性个体较小,副性征不明显,轻压腹部也可见精液流出;雌鱼选择同蓝鳃。(6)个体生殖力的测定 在2006年5~6月,随机抽测两种太阳鱼的雌雄各15尾以上,测定其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精巢重,并计数每克卵的数量,计算其绝对怀卵量、相对产卵量和成熟系数。成熟系数=性腺重/空壳重。
(7)人工促产 当水温在20℃左右时,将蓝鳃的父本和绿鳃的母本按1∶3的比例放入用网片隔开并占面积1/3池塘内。
(8)繁殖过程中亲鱼的饲养管理工作同上。
4、鱼苗培育
(1)池塘准备 清塘消毒、过滤回水、施肥同上。
(2)出苗 定期检查繁殖池,发现一定数量的鱼苗须及时将苗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一般在清晨用长方形网箱在池边捕苗,从5月始,每隔10天左右捕苗数次。
(3)鱼苗培育 培育方法采用“豆浆法”。为保证鱼苗培育的成活率,须分池分批进行培育,同一池中放入的鱼苗最好前后不超过3天,这样可保证培育苗的成活率和出池规格的均匀。

其他种类

太阳鱼黑刺盖类

形态特征:黑刺盖太阳鱼常与白刺盖太阳鱼同时发现,虽然和白刺盖太阳鱼所能忍受的水比起来,黑刺盖太阳鱼喜欢较大较清澈的水,但是这两种鱼都广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间,最大可达2.27千克。
产地: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蓝鳃太阳鱼
1、形态特征。在形态上,蓝鳃太阳鱼的体型和尼罗罗非鱼有些相似。它的体形呈椭圆型,身扁背高,个体较小,普遍为 80 克 / 尾 ~150 克 / 尾。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深蓝紫色形似耳状的软膜,这也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颜色和形状不同。
2、生活习性。鳃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 1℃ ~38℃水温状态下生活,在水温 8℃以下或38℃以上时才停止摄食,水温 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不用采取保温措施,能自然过冬。该鱼的食性为杂食偏肉食,但不是凶猛性鱼类,较温驯,耐低氧,耐肥水,适应性强。
3、养殖情况。蓝鳃太阳鱼的养殖环境和要求与我国养殖的淡水鱼类相似。该鱼的适应性很强,大小水体均能生长。可利用池塘、水库、河流等淡水水域养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也完全可满足其生长需要,饲料的蛋白含量在 32%~36% 即可。可单独养殖,也可与其他品种的鱼进行混养。太阳鱼的繁育期从春季开始,育苗旺季是 4 月 ~6 月份,一般春季放养鱼苗(3cm规格)后,经过 8 个月的养殖,可长成 2 两 ~2.5 两的上市规格,当年年底可以逐渐上市,部分留养到次年 1 月 ~5 月份继续上市。
4、市场情况。蓝鳃太阳鱼无肌间刺,肉质香甜爽滑,口感极好,深受市场欢迎。一直以来,太阳鱼市场行情比较稳定,塘头价格稳定在 10 元 / 斤左右(养殖成本约为 7 元 / 斤),而在水产市场销售价格也能保持在 15 元 / 斤左右。

太阳鱼绿色类

绿色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原产美洲,在美国是作为游钓对象 、饵料鱼及食用鱼。有文献记载美国将其 与 蓝鳃太阳 鱼 (L .macrochirus)杂交,利用杂交优势进行人工养殖,根据我国国情,这一杂交组合有可能用于发展渔业生产。 1999 年, 广西老科协科嘉养殖实验场引进一批绿色太阳鱼,拟用于发展休闲渔业(作为观赏 、游钓的品种)或饵料鱼与食用鱼,并试图与原引进中国的蓝鳃太阳鱼杂交 。鉴于国内未见有关绿色太阳鱼的生物学资料,作者于 2000 年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旨在为绿色太阳鱼的养殖及杂交提供科学依据。
1、生活习性:绿色太阳鱼常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在较大的水面 ,尤其是水生植物丛生处集群生活,冬天在深水中越冬。不善跳跃, 但发现水面有饵料时, 则迅速游上水面,吃进饵料后立刻转身,此时尾部露出水面,有拍打水面的声音 。
2、食性:绿色太阳鱼以营养类型分,属于温和肉食性鱼类 。从其食物组成分析, 绿色太阳鱼的主要食物为枝角类、水生的环节动物以及水生昆虫幼虫;次要食物为桡足类;小螺 、小鱼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饲料对绿色太阳鱼来说,应划归“替代食物”的范畴。绿色太阳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小型枝角类,这一特性为发展绿色太阳鱼生产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2、产卵行为:发育成熟的雄鱼,寻找底部有小石砾或砂子的场所,用尾鳍摆动和身体有力的扭动,挖掘砂石,形成圆形的窝作为产卵场所,其大小依鱼的个体而异,深约 2 ~ 4 cm,直径15~ 30 cm,然后,雄鱼守在巢内或巢的周围, 遇雌鱼游过,猛烈追逐,把雌鱼赶入巢中。成熟的雌鱼入巢后,沿鱼巢内壁侧游,雌雄鱼在巢内逐渐靠近,产卵、排精。卵分多次产出,粘在砂、石砾上面。产卵时间一般 10 min 左右。雌鱼产卵后离巢而去,雄鱼则留在巢中,用尾鳍作轻微的摆动,使巢内的水有轻微的流动,其他鱼一旦靠近鱼巢,雄鱼则立即驱赶,直到鱼苗孵化出能水平游动后,雄鱼才离开鱼巢。有的雄鱼在雌鱼产卵离巢后,适遇其他成熟雌鱼游到鱼巢附近,会再次将成熟未产卵的雌鱼赶入鱼巢,以同样的动作产卵、受精,一个鱼巢可用于两尾雌鱼产卵。
4、应用前景:绿色太阳鱼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能忍受低溶氧、高碱度的水环境,于发展池塘养殖, 但其繁殖力强 ,在池塘中常会过度繁衍,数量过多而阻碍生长 ,这种生物学特性所造成的生产上的弊端, 除绿色太阳鱼外,在其他一些繁殖力强的种类 , 如蓝鳃太阳鱼和一些科(Ictaluridae)鱼类也很突出 。因此 , 在太阳鱼的养殖过程中 ,控制繁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素 ,如果群体数量得以控制 ,可以得到相对大的个体。解决的办法是发展杂交太阳鱼的养殖,Childers(1967)进行了几种太阳鱼间的相互杂交 ,发现一些杂交太阳鱼显示出杂交优势, 其中最 具 杂 交 优 势 的 是 小 冠 太 阳 鱼 (L .microlophus)(♂)×绿色太阳鱼(♀)和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 尤其是后一杂交组合,具有极低的繁殖力,且生长速度比其他许多太阳鱼都要高。Brunson 和 Robinette(1983)亦报道了蓝鳃-绿色太阳鱼的杂交 F1 代,生长速度比其父本蓝鳃太阳鱼 、母本绿色太阳鱼都更快,更能适应低水温和较差的生存环境,更喜食人工饲料 、雄性率高(一般雄性占 75 %以上),进攻性更强,因而钓捕时更易于上钩,这些特性使杂交太阳鱼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良好选择 。

外来物种入侵

太阳鱼入侵日本,政府号令将其吃光
法新社26日报道,日本志贺县官员展开“钓鱼、吃鱼”活动,鼓励人们钓到太阳鱼后不要放生,而是把它们吃掉。志贺县官方网站上还介绍如何将太阳鱼切片,还有炸鱼食谱等食用指南。当地水产官员桑村邦彦说:“这种鱼很好吃。”一家私人公司还推出了“太阳鱼寿司”。太阳鱼由日本明仁天皇50年前从美国引进。1960年,还是皇太子的他访问美国,芝加哥市长向他赠送太阳鱼作为礼物。这种鱼在美国是一种普通的可食用鱼类,还是伊利诺伊州的州鱼。品尝之后,他发现这种鱼味道鲜美,便在回国后转送给日本一个渔业研究所,希望能够繁育成功,为日本民众增加食物,为餐桌上增添新的美味。由于当时明仁的身份是王储,因此这种鱼一度被称为“王子鱼”。该研究所精心培育皇太子带回的新鱼种,并于1963-1964年向当地官员转送了1400条太阳鱼,在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进一步繁育。不料,这竟然导致一场生态灾难。这些生存能力极强的鱼种迅速繁殖,到2000年已经遍及日本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甚至连东京皇宫护城河都成了它们的地盘。它们疯狂地吞噬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已经把日本珍贵的鳑鲏鱼逼上了绝路,令日本举国不安。现在,明仁天皇对自己引进太阳鱼的做法表示后悔。“50年前我把太阳鱼从美国带到日本,”明仁天皇日前说,“当时希望它们成为一种食品,现在的情况让我感到很痛心。
大别山惊现绿色凶狠太阳鱼
一种外貌酷似“鲫鱼”的外来入侵物种,最近在大别山区被发现。它会吞噬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的生存繁殖。太凶狠,实在不适合跟鱼卵和幼鱼一起生存,到底,这条绿太阳鱼是怎么溜进来的?目前,专家们正在仔细的调查。
2015年9月15日,今年暑假,安庆师范学院的万安、张晓可两位博士进行淠河流域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在大别山野外调查及研究期间,意外发现一种外貌酷似“鲫鱼”的鱼种。
太阳鱼,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
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主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和全美国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河川、湖泊等水域里均有分布。个体较小,常见的多为50—100克/尾,大型约为2千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