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乌饭子(《滇南本草》)
【异名】乌饭果、米饭果、纯阳子(《滇南本草》),冷饭果、乌鸦果、沙汤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鸦果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土千年健"条。
【化学成分】 树皮含鞣质;花含乌索酸、荭草素、异荭草素、莽草酸、山楂酸,据文献报导并含乌饭树甙(vaccinoside);叶含槲皮素及酚甙类;果实含垫付,醣类,游离酸(林檎酸和少量枸橼酸、酒石酸)。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动植物形态】常绿矮小灌木,高20-50cm,有时高1m以上。地下有木质粗根,有时粗大成疙瘩状。茎圆柱形多分枝,有时丛生,枝条被具腺长刚毛和短柔毛。叶密生;叶柄短,长1-1.5mm;叶片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3.5cm,宽0.7-2.5cm,先端锐尖、渐尖或钝圆,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被刚毛和短柔毛。总状花序生枝下部叶腋和生枝顶叶腋而呈假顶生,长1.5-6cm,有多数花,偏向花序一侧着生;苞片叶状,有时带红色,长4-9mm,两面被糙伏毛,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着生花梗中、下部;花萼通常绿色或带暗红色,短钟状,萼齿三角形,长约1mm;花冠壶形,白色至淡红色,有5条红色脉纹,长5-6mm,裂齿短小,三角形,直立或略向外反折;雄蕊10,内藏,短于花冠,药室背部有2上举的距;雌蕊1,扁圆形,花柱内藏。浆果圆球形,绿色变红色,成熟时紫黑色,内有多数细小种子。花期春夏至秋,果期7-10月。
乌饭子
【性味】《滇南本草》:"味甘酸。"
【功用主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滇南本草图说》:"怔忡睡卧不宁者,煎服。"
【选方】治久咳,失眠:乌饭果三至五钱(9-15g),水煎服。(《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根:散瘀,消肿,止痛。治牙痛。
果:强筋,益气,固精。
根:主治跌打损伤肿痛,鲜根捣烂水煎外洗。
牙痛:鲜根3~5钱,捣烂炖鸡蛋吃。
筋骨痿软乏力,滑精:果2~5钱,水煎服。
【植物色素特性】:乌饭树叶色素,异名:Blueberry Leef Color ;成分:槲皮素及酚苷。性质:蓝黑色浸膏。有酸性条件下色素的稳定性好,来源:以乌饭树(Vaccinium beacteatum Thunb,又名南烛)的叶为原料,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提取而成的天然色素。用途:天然着色剂,对蛋白质、毛发、淀粉、白醋及色拦油有良好的着色能力。
乌饭树叶
[俗名]南烛叶、墨饭叶。
[性味]性平,味酸。
[功效]益精气,强筋骨,明目。
[宜食]适宜血虚风痹,腰脚痿弱无力酸痛,神经痛之人食用;适宜贫血衰弱,视力减退之人食用;适宜头发早白,多睡嗜睡之人食用。
《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本草汇言》:“益气添髓,凉血养筋。”《本草经疏》:“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直热则鬓发早白面颜枯槁。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
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养脾。”
[忌食]乌饭树叶性平益气,诸无所忌。
[按语]乌饭树古称染菽,为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我国南部各省都有分布。每年寒食节,采用乌饭树叶煮成乌饭食用,香糯益人,已成为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流传至今。
其他
乌饭子
乌饭树 又名南烛,古称染菽。属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中国南部各省都有分布。果实味甜可食,江淮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故名。
性味 果:酸、甘、平,无毒。
枝叶:苦、平,无毒。
成分 果:含糖类、
功用 果:强筋骨、枸椽酸、酒石酸。
[刀伤出血] 鲜嫩叶捣烂外敷。
[妇人白带] 乌饭树根30克,红枣5个,水煎去渣服,并食枣。
[血虚风痹 (贫血衰弱、神经痛)、腰脚无力] 春季采新叶、嫩枝,切细,加水熬浓汁去渣,加糖收膏,瓷瓶收贮,每次用温水送服一匙,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