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结构

皂甙是由皂甙元( sapogenins) 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组成。皂甙结构复杂, 极性大,存在同一植物中的皂甙大多结构接近。组成皂甙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其他戊糖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和甾体皂甙两大类。三萜又可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而以五环三萜为常见。甾体皂甙的皂甙元是由27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骨架称为螺旋甾烷( spirastane ) 及其异构体异螺旋甾烷( isospirostane) ,在植物中发现的甾体皂甙元有近百种。皂甙元与不同的糖结合及其结合部位的不同构成了多种皂甙。
日本的Kitagawa等和Kudou等分别详细地研究了大豆中的皂甙类物质,并对分离到的大豆皂甙进行命名。Kitagawa等确认大豆中存在以大豆皂甙原B ( soyasapogenol B ) 为配基的大豆皂甙Ⅰ、Ⅱ、Ⅲ、Ⅳ和Ⅴ型5种, 以及以大豆皂甙原A为配基的大豆皂甙A1、A2、A3、A4、A5以及A6等6种。如果操作条件温和,还可分离到C-22末端糖链全乙酰化的A系列大豆皂甙,Kudou等把此类成分命名为Aa-Ah。在发现DDMP大豆皂甙之前, 以大豆皂原B为配基的B系列大豆皂甙分别命名为Ba、Bb、Bb’、Bc以及Bc’,而以大豆皂原E为配基的E系列命为Bd和Be。

功效机理

大豆皂甙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皂甙之一。20世纪70年代对于大豆皂甙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抗营养因子及不良风味因子的研究,主张在大豆的加工过程中将其去除。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发现大豆皂甙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血栓等功效。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于大豆皂甙的各种组分、化学结构,特别是DDMP结合皂甙的发现使得大豆皂甙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大豆皂甙的毒副作用很小。这既为传统豆类食品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佐证,也为大豆皂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大豆皂甙的生物学、生理学和药学的活性试验证明,大豆皂甙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而且还有多种有益的生理功效。
2. 1 抗脂质氧化, 降低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2. 2 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
2. 3 抗血栓的作用
2. 4 增强免疫调节功能
2. 5 抗肿瘤的作用
2. 6 抗病毒的作用
2. 7 调节心脑血管系统

检测方法

3. 1 光谱法
光谱法是利用已知浓度物质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值绘制出标准曲线以测定其物质浓度的方法。光谱法主要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3. 2 色谱法
色谱法是较常用于大豆皂甙分析检测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天然产物分离分析中仍具有无可替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