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

肿柄菊播种

一朵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要25-30天。播种实际上是播瘦果。瘦果成熟时黑褐色,易从果盘脱落,要注意适时收集。一般于3-4月播种。种子发芽温度宜在15度以上,如在20度-25度,只要4-5天就能发芽,一个月左右即开始分枝。种子发芽率通常只有20%-30%。

肿柄菊扦插

肿柄菊靠近基部较粗壮的枝条,在生长期具有发生气生不定根的特性,以此作插条,成活率可达100%。嫩枝扦插成活率较低,仅20%左右。插条长10-20厘米,留2-3芽去叶,15-25天长出新根。春、夏、秋均可扦插。扦插苗比实生苗生长快。春季播种或扦插的肿柄菊,当年即可开花结果。
扦插繁殖可于5月中旬进行。取植株基部粗壮的木质化硬枝作插条,茎粗2-3厘米,直接横卧于盆土表面,留2-3厘米芽露出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成活。以砂壤土或黄壤土作培养土。成活后置于光照充足处养护。

主要价值

肿柄菊药用

在中国民间,肿柄菊茎叶或根入药,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B型肝炎、黄疸、膀胱炎、青春痘、痈肿毒疮、糖尿病等。
生物体外实验表明肿柄菊的浓缩热水提取物无细胞毒素能很好抑制滤过性病毒HSV的感染和抗白血病作用,从肿柄菊地上部分分离出来8种化合物有对结肠癌细胞和人类骨髓性血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癌商品药物开发价值,从肿柄菊中分离到的圆叶肿柄菊素,是一种抗疟原虫的倍半萜内酯,具有很好的抗疟疾作用,肿柄菊乙醇提取物的抗疟疾效果和氯喹及乙胺嘧啶相似,肿柄菊干叶甲醇提取的动物实验表明传统中药的抗炎症和止痛效果。动物实验表明肿柄菊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因此有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作用。肿柄菊在卢旺达作为传统治风湿的药物,而经体外检测具有抗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1型(HIV-1)病毒的活性,动物体内实验证明肿柄菊具有抗阿米巴痢疾和解痉活性,肿柄菊所含倍半萜内脂对引起创伤和血肿的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肿柄菊叶片中分离出的化学物质:acetylt?agitininE和tagitinin-?F对人类肝细胞癌的肝细胞株HepG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肿柄菊在医药上有着广泛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肿柄菊改善土壤

肿柄菊根际能产生有机酸和磷酸酶释放到土壤中,使磷的有效性增加,绿肥加入土壤中后很快被分解,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即使在没有有机肥料存在的条件下,肿柄菊也能促进玉米生根和根蘖生长,在磷缺乏的铁铝土地区,肿柄菊有机物残体中相当含量的N、P、K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甚至比化肥还有效,并可增加土壤湿度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如果与无机肥料合用则是提高土壤肥力长效性的最好选择,肿柄菊即使在土壤肥力耗竭的情况下也能积累很高的磷和其它营养元素,该绿肥的加入可以补充土壤中所缺的磷,土壤中铝离子被肿柄菊吸收后与草酸盐螯合,可以避免铝对植物的毒害。由于肿柄菊的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干物质基础)6.10%,是一种高蛋白饲料植物,有着潜在的饲料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