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烘焙 介绍

制作阶段

面包烘烤一般包括下面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面火120--160℃,底火180--220℃;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面包入炉。维持时间约2—15分钟。
注意:小面包温度高,时间短;大面包温度低,时间长;
作用:面包增大体积,主要是让其长高。
2)第二阶段:提高面火至180--220℃、底火200--250℃,维持到面火达到要求时,约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硬的面包壳,并使面包定型。
3)第三阶段:面火维持在180-220℃、底火调低到180℃,维持至面包均匀上色,约需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均匀的焦黄色或金黄色。
面包在烘烤过程中内部的变化
1)面包坯温度、水份变化及内部结构的形成
面包坯处在烤炉中后,同时接收热量的来源或方式有:加热管的热辐射、烤盘的热传导、炉内热空气对流传热。
A.烘烤初期
a.表皮的形成
刚入炉的生坯,表面温度为30℃左右,首先遇到热空气。热空气中水份会被冷坯冷凝成水珠并附着在其表面。但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很快水珠会汽化,且面包表面温度迅速上升到高于100℃,这样表面会干燥,并形成白色的薄表皮。
b.面包皮(壳)的形成
同时,热量往内部传导,内层温度也在上升,短时间内表皮下的温度接近100℃,形成外高内低的温度梯度分布。这样热量的传递方向(推动力)是由外向内的。
而面包中水份的分布刚好相反,是外低内高的水份梯度分布。这样水份是由内向外补充,并在表皮下形成蒸发层(因温度接近100℃)。
但由于烘烤进行中,内部温度会不断上升,当达到淀粉的糊化温度时(高于50℃),水份会被淀粉结合,这样内部向外补充的水份会越来越少,蒸发层水份会减少,温度会超过100℃,然后面包外皮干燥成一层无水的面包壳(产品吸潮回软后称为面包皮)。
A.烘烤后期
a.面包囊形成
烘烤继续,热量不断向内传递。由于面包皮的阻挡作用,以及内部淀糊化,往外扩散的水份有限,但温度会不断升高,最终接近100℃,这样蛋白质也会变性。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变性后,面包壳下面部分形成面包囊,这部分实际上也熟化了。
b.面包囊心的形成
面包几何中心部分在烘烤过程中得到的热量最少,升温速度最慢。由于中心温度与面包皮温度相差太大,处在中间位置的面包囊部位的水份既向外扩散,也向内部分渗透冷凝。当面包囊形成时,面包中心水份比以前高出2%,温度最终一般会上升到90—98℃。并形成面包囊心。
2)烘烤过程面包内部微生物学变化及发生的生化反应
A.微生物学变化
a.酵母的活性变化
生坯入炉后,内部各部位温度均会上升,但升温幅度不同。不管如何,面包各部位的温度均会超过50℃。低于50℃时,酵母有个旺盛产气的过程,然后,随着温度的上升,酵母活性降低,直到死亡。这个过程约为5分钟。但对面包体积和形状仍有影响。
b.酸性微生物活性变化
主要为乳酸菌。一般各部位温度超过60℃时,全部死亡。如果囊心温度尚未过到要求就出炉,有时能检出活菌。
B.生化反应
a.淀粉酶:α-淀粉酶于97℃、β-淀粉酶于82℃钝化。此前它们一直在分解淀粉。
b.蛋白酶:在80--85℃钝化,此前多少会分解蛋白质。
c.淀粉糊化
淀粉糊化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糊精结合大量水,是形成淀粉凝胶并构成面包松软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d面筋蛋白变性:60-70℃变性凝固,释放部分结合水,形成面包蜂窝或海绵状组织。这种钢化作用是面包具有确定形状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e成色反应
美拉德反应:大于是150℃时面包组分中蛋白质、氨基酸等与糖、醛类物质发生的羰氨反应。形成由灰至金黄的颜色。
焦糖反应:糖类在高于180后形成焦糖色。
酶促裼变:在40-60℃时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酚类物质的反应,形成裼色,这是次要的成色反应。
f香味的产生
主要由两部分:
酵母发酵时形成的一些醇类、酸类、酯类物质在烘烤时的变化;
成色反应时形成的醇类、醛酮类、酯类物质。它们构成面包特有的风味。
1)面包在烘烤中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A.体积增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体积增大的原因:
a.膨胀气源:CO2、水、醇、酸、醛类受热膨胀;
b.淀粉糊化也膨胀;
c.蛋白质变性后形成刚性,维持已膨胀的体积结构。
影响因素:
a.前期发酵状况:包括酵母活力,面团持气性,醒发状态;
b.烘烤初温:适宜。太高时面包很快形成,不利于后步体积延展膨胀;
c.烘烤湿度:湿热空气润湿表皮,否则破裂;
d.是否用烤模:模具减少了面包坯散发气体的有效面积。
B.烘烤后重量变化
一般烘烤后重量会损失10—12%。损失的主要物质及比例为:
水份95%;乙醇1.5%,CO23.3%,挥发性酸0.3%,乙醛0.08%。重量损失大小主要与机包大小、是否用烤模有关系。

营养价值

人类钟爱烘焙食品首先是它营养丰富,且不说多数烘焙食品,都适合添加各种富有营养的食物原料,仅就其主原料小麦粉而言,就有着其他谷物望尘莫及的营养优势。小麦粉所含蛋白质是大米的2~3倍,是玉米粉的2倍左右,尤其是其含钙量约为大米的4倍,玉米粉的8倍以上。VBl、VB2、尼克酸等含量小麦粉都是大米的3~4倍。此外,烘焙食品由于酵母菌的理化作用,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易于吸收,并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色泽。因此,在西方国家,烘焙食品的面包(bread)几乎就成了食物和粮食的代名词。
烘焙食品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其他食品难以比拟的加工优势。小麦粉特有的面筋成分,使得烘焙食品不但可以加工成花样繁多、风格各异的许多形式,而且由于其面团的加工操作性、蒸烤胀发性、成品保藏性和食用方便性等特点,使它成为人类进人工业化时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工业化主食品。

制作要诀

一.小西饼制作要诀
小西饼的重要性可由其现身的频繁而窥之,不论是由一般的面包店,饭店的宴会场所,其均扮演小兵立大功的重要角色。饼干的制作较其他西点来得简易,但仍有甚多须加留意之处,在您欲一享自制自吃的乐趣前,这些信息您不能不知。
类别
依配方原料及成品特性可区分为两大类。
⑴面糊类小西饼
A.酥松性小西饼
其配方内材料含量由多至少依序为油脂,糖与水,因大量的油脂与糖在搅拌中发生作用,裹入了大量的空气,故使面糊松软。
B.酥硬性小西饼
此种西饼其油脂与糖的含量相当,但水的含量少,使得面团较松软,须先置于冰箱中冷藏,才能取出切片,因此其又被称为冰箱小西点,像巧克力核桃饼即属此类。
C.脆硬性小西饼
脆硬性小西饼含糖量最高,再依序为油脂与水,其面团干硬故无法以挤花袋整形,多以手或模型来成形,口感脆硬,杏仁脆片即为一例。
D.软性小西饼
其配方内的水含量在35%以上,成品的口感酥松,成形时可以汤匙或挤花袋来辅助,如丹麦小西饼。
⑵乳沫类小西饼
A.海绵类小西饼
海绵类小西饼与海绵蛋糕的配方类似,主原料均为全蛋或蛋黄,其面糊质地稀软,故须以挤花袋来加以成形。
B.蛋白类小西饼
其与天使蛋糕相似,均是先将蛋白打至湿性发泡后,再拌入其他干性材料,必须以挤花袋整形,如奶油小西饼。
搅拌
一般常用的搅拌方法有两种。
⑴糖油拌合法
大多数的小西饼都是使用糖油拌合法来搅拌,即先将配方内的干性材料与油脂拌发后,再将配方内的蛋分次加入搅拌均匀,最后依序加入水(或牛奶、果汁等)与面粉拌匀即可。
⑵直接搅拌法
酥硬性小西饼即冰箱小西饼大都是使用直接搅拌法来制作,即是将配方内所有原料全部一起拌搅。通常搅拌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脆硬性,时间长,会令面糊松软,成品的酥性较大;时间短,则面糊会较干硬,令成品也较硬。
烘焙
烘焙的温度与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成败,因此须格处注意。
⑴西点的烘焙温度多采中温175~190℃,与上火大下火小的方式来烘烤。
⑵温度过低会造成成品的干硬,色淡,且扩散面积过大。
⑶温度过高,容易造成饼干边缘成烤焦现象,且降低了扩散的能力。
⑷正确烘烤完成的西饼,其边缘与底部均应转成金黄色。
只要人你曾体会过面包店刚出炉,芳香四溢,热气腾腾的面包,一定会为面包醇朴中带有风味的特别感觉所吸引。事实上,由面粉、水及酵母所架构出的面包看似易做,却是深藏玄机,只要有一步骤未加留意,均会埋下失败的种子,因此若您也想感受烘焙的乐趣,对于面包的认识你不能不知道。
二.面包制作要诀
类别
市面上的面包琳琅满目,依材料配方与制作方法的差异,可分别烘焙出各式各样的面包,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⑴硬式面包
硬式面包具有浓郁的麦香味,其表皮松脆芳香,内部柔软具韧性,是吸引人的最大特色。大多数的西方人尤爱此种咬劲,是所有面包中油脂含量最少的,全麦面包与杂粮面包均属此类。
⑵软式面包
以吐司烤盘所烘烤出的面包,均可归类为软式面包。其特色为组织细、样式美观,普通的吐司面包及水果面包均为此类。
⑶软式餐包
软式面包较其他种类的面包更柔软,且具有甜味,含有较多的糖分和油脂。而由于这两种成分均会抑制到酵母的发酵,故酵母的用量需高,包括有红萝卜小餐包,葡萄汁面包及小可颂。
⑷甜面包
甜面包不仅用糖量高,其他材料如油脂、蛋等,亦含量高。通常甜面包均含有内馅,制作时须注意发酵的过程,以避免出炉后的成品呈现体积小,颜色淡与皮馅分离等失败结果。
搅拌
面团的搅拌除了可以充分混合所有原料外,亦可加速面粉吸水形成面筋,使有良好的形状易于整形,其共分为六大阶段。
⑴拾起阶段——混合所有干,湿性材料;面团质地为湿润、粗糙、硬且不具弹性。
⑵卷起阶段——面筋开始形成,面团稍湿,不会粘缸底。
⑶扩展阶段——面团干燥不会沾手,柔软具有光泽,已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延展性稍差。
⑷完成阶段——面团再度沾粘缸底,质地干燥,柔软有光泽,弹性与延展性均良好。
⑸过渡阶段——面团湿粘失去弹性,会沾粘缸底,拉扯会有薄丝出现。
⑹完成断裂——面团已水化,湿粘,无法再卷起,有透明胶质的丝线,完全不具有弹性。
发酵
制作面包时的发酵过程,攸关面包制作时的成败,是学习面包制作的重要环节。
⑴直接发酵法——其过程为:
秤重—搅拌—基本发酵(约两小时)—分割整型—最后发酵(40~60分钟)—烘烤
使用此种发酵法,不但可节省时间,减少损耗,且可使成品具有绝佳的麦香味。
⑵中种发酵法——其过程为:
60%~85%面粉+55%~60%水+酵母=中种面团—搅拌—基本发酵(两小时以上)—中种面团+40%~15%面粉+水+糖+油+盐—第二次搅拌—延续发酵(20~40分钟)—分割整型—最后发酵—烘烤
由于此种发酵法所使用的时间较长,故酵母用量可节省约20%左右;且体积会较直接发酵的面团为大,而内部则较细腻柔软。
三.蛋糕制作要诀
蛋糕种类繁多,有不同的口味,式样与装饰,是各欢乐宴会不可或缺的点缀食品。
许多人都对蛋糕的跃跃欲试,但面对烦复的步骤,往往便望之怯步;事实上,只要熟悉蛋糕的种类与制作要诀,你也能轻松成为新的烘焙大师
类别
蛋糕依使用的原料,面糊性质与搅拌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⑴乳沫类蛋糕
俗称清蛋糕,主要原料鸡蛋,是利用鸡蛋中的蛋白质使面糊在搅拌与烘烤过程中膨大;其与面糊类蛋糕最大的差别,就是不含任何固体油脂,但可依情况添加少量的液体油脂来降低蛋糕过大的韧性。而依仅使用蛋白或是全蛋的差别又可分为天使与海绵蛋糕。
⑵面糊类蛋糕
俗称油蛋糕,含有高成分的油脂,用以润滑面糊,使组织柔软,并帮助面糊在搅拌过程中融合大量空气以产生膨大作用。此类蛋糕的配方中若含高量油脂,则不须添加膨大剂,直接利用油脂在搅拌过程中融合空气使其中膨胀;而若当油脂量低于面粉量60%时,则须使用发粉或小苏打粉以帮助蛋糕膨大。
⑶戚风蛋糕
为乳沫类与面糊类蛋糕的综合体,将其分次搅拌后再混合。其特色为组织松软、水分充足、气味芳香、口味清淡。
搅拌
不同的蛋糕类别须以不同的方式搅拌,简述于下。
⑴泡沫类蛋糕
A.海绵蛋糕
全蛋+糖打发—加入面粉拌搅—加入奶油、奶水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B.天使蛋糕
蛋白打至湿性发泡—加糖拌打至硬挺—加面粉拌搅—加入奶油、奶水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⑵面糊类蛋糕
A.糖油拌合法
油脂+糖打松—分次入蛋拌匀—加入面粉与其他液体材料—入模型进炉烘烤
B.粉油拌合法
油脂+面粉打发—入糖、奶粉等干性材料拌打—入液体材料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
⑶戚风蛋糕
a.蛋黄+糖+油+水(或果汁、奶水)面粉拌匀
b.蛋白打发+糖打至硬性发泡—取1/3b,与a拌匀—加入剩余之2/3b.拌匀—入模型进炉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