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木变石是一种保留了石棉纤维状构造的石英集合体,它的颜色和纹理与树木十分相似因而得名。世界上最大的木变石矿床位于南非德兰士瓦省,除此之外,还有巴西、中国河南的淅川等地出产。
中国河南淅川出产的矿石属于一种稀有的,特殊的类型,组成矿物成分更加复杂,图案炫丽,与其它产地的矿石有明显的区别,国际上通常对中国河南淅川及纳米比亚出产的矿石称为彼得石(pietersite)。
木变石系石棉、碱性角闪石(钠闪石、镁钠闪石、镁钠铁闪石、锰闪石)石棉的硅化产物,亦称为硅化石棉。
木变石以他形粒状集合体石英为主,具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由于交代作用强弱不同,在石英集合体中保留下蛇纹石、碱性角闪石的纤维状结构及残晶,当纤维呈平行排列时则可琢磨出弧形戒面产生猫眼效应,当纤维杂乱分布时则可因势利导琢磨出其它的工艺品。
木变石的颜色通常有褐色、黄褐色、蓝色和蓝灰色,它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铁质沉淀在纤维状石英颗粒孔隙中间形成的,微细的纤维状十分明显。木变石的质地细腻,一般为半透明。它的硬度比较高,而且韧性较好。
木变石的主要品种有虎睛石和鹰睛石,其中黄褐色的木变石称虎睛石,蓝色木变石称鹰睛石。木变石属中档宝石原料,一般用来制作项链或雕刻饰品,目前只有纳米比亚部分地区和中国河南淅川出产的矿石因结构组成与其它产地不同而达到宝石级,多用于奢侈品、首饰使用。
虎眼石与鹰睛石均是木变石的变种。虎眼石是棕黄、黄褐色木变石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所具有的猫眼效应而得名。虎眼石除黄色纤维外,尚有较多的蓝色和红色纤维,呈蓝、褐、红相间的斑杂,整体上以黄为主。虎眼石的石英纤维较木变石短,而且方向不规整,像斑纹一样的任意方向排列。一般情况下,虎眼石的块体较木变石大,木变石多是细脉体。鹰睛石是灰蓝色或暗灰蓝色的木变石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所具有的猫眼效应类似“鹰眼”而得名。鹰睛石是原来的青石棉没有被石英代替,保持了原来青石棉的灰蓝色。
木变石主要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地。贵州产石质地致密坚韧,硬度约6.5度,有黄、黄褐、褐紫、蓝、蓝绿、蓝灰等色,其纤维作定向密集排列,外观上很像木纹结构,具丝绢光泽和玻璃光泽,微透明或不透明。优质木变石致密细腻,可雕良好,属中档玉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饰品、工艺品。
罗甸木变石产于辉绿岩体与沉积岩的接触变质带中,是SiO2溶液进一步交代碱*角闪石石棉的产物。辉绿岩侵入于下二叠统茅口组与栖霞组一套硅质碳酸盐岩组成的地层中。罗甸县木变石属木变石猫眼,多为灰绿色,玻璃光泽、密度2.65g/cm3,折光率1.54,矿物成分为石英、闪石类石棉,纤维状结构,加工成弧面型后具有猫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