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槲蕨 介绍

主要价值

【异名】骨碎补、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溜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药用部位】根茎。
【采集】冬、春采挖,除去叶片及泥沙,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成分】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Naringin)。
【炮制】
骨碎补:去净泥沙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砂炒骨碎补:取沙子置锅内炒热,加入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沙,放晾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温。
① 《日华子本草》:“平。”
② 《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 《广西中草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 《纲目》:“足少阴。”
② 《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 《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 《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 《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 《本草正》:“疖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 《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症,泄泻,淋,遗精,脱肛。”
⑥ 《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 《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
阴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 《本草经疏》:“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 《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 《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苔菜。”
药材名:骨碎补、毛姜、猴姜、申姜、爬岩姜、石岩姜中文属名:水龙骨拉丁属名:Drynaria

化学成分

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7-羊齿烯(fern-7-ene,)3-雁齿烯(filic-3-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采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环水龙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 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cyclolaudenylacetaet),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齿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