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法

在早春定植,如果秋季定位也适当提早,使苗木能在休眠前有较充分的时间生根成活。定植的树苗要整齐优质。由于尖把梨寿命较长,树冠高大,栽植株行距4×5米,每亩33株。有条件的可实行矮化密植。定植时最好前一年挖好栽植沟或坑,使土壤熟化,东北地区在4月10~20日为最佳栽植期。栽后灌水,封土,复地膜,以提高成活率。
尖把梨的根系深广而稀疏,生长反应较慢,枝叶多集中于一次形成,花芽分化开始较早。只有加强土肥水管理,才能有利于树体健壮生长,为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尖把梨土壤管理

1、深翻。在早春进行深翻,幼龄园及缺水园在雨季进行环状沟深翻,深度一般要求70厘米左右。通过深翻可以给根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抗冻抗旱能力。
2、刨盘。刨盘可分3次进行。一是早春化冻后顶浆刨盘,能起防旱保墒和提高地温的作用。二是伏季刨盘,可刨除根蘖与杂草,改善土壤透气性,加速肥料的分解,促进树体吸收及果实肥大,深度一般15~20厘米。三是在秋季梨树落叶后土壤熟化,也能消灭一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3、施肥。秋施基肥在采果后落叶前进行,有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增强抗寒能力。施肥的种类有圈肥、土肥、绿肥、腐熟的人粪尿等有机肥,如果同时能合理地混施一些过磷酸钙、骨粉、草木灰及硫铵等无机肥类效果更好。施肥的数量,结果树常以树的产量来确定施肥数量,每公斤果施农家肥4公斤或绿肥2公斤,幼树需酌减。施氮磷钾的比例2:1:2,这些标准要因地因树而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生产上多采用条状沟施、放射状沟施和环状沟施肥等方法。
4、追肥。为满足梨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全年应当分3次追肥,即萌芽期(4月上旬)、花芽分化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及后期追肥(8月)。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放射状沟、条状沟、环状沟或穴施,深度约10厘米。追肥的同时结合灌水,以便充分发挥肥效。
5、灌水。梨树是需水量最大的果树,对水的反应较为敏感。要求土壤水分经常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低于50%时便需灌水。

尖把梨果树修剪

开原市80%的尖把梨是老梨树,象牙山麓百余年的梨树株产仍达1000多公斤。这些老梨树树体高大,枝条郁密,修剪时首先解决光照,用“开天窗”方法落头,然后疏除过密无用枝条和衰老枝,充分改善树体结构,使之光照充足,有利于枝条加粗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尖把梨9月下旬采收,果重最大可达150克,采收后经20~40天后熟,果实呈金黄色,果肉变软,石细胞少,细腻多汁,酸甜适口,具有独特的芳香味,品质极佳,是“冻贮梨”的优良品种。特别是新年、春节期间,喜庆宴席之后,将冻梨用冷水。

尖把梨病害防治

易感黑星病:经调查,尖把梨易感梨黑星病,一般5月中旬侵染发病,7月中旬开始大量落叶,因此营养积累不足,影响花芽分化。同时,幼果果柄基部感病,造成果实早期脱落或影响果实生长,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搞好黑星病防治,确保不落叶,促进花芽形成。经1999~2000年的药剂筛选试验得出,一般在落花后立刻喷福星8000~1万倍,或腈菌唑5000倍,隔10~15天(天旱15天)再喷1次;第3、第4次喷大生M—45600~800倍;第5、第6次喷1∶2~3∶240倍波尔多液;第7、第8次喷大生M—45或多菌灵600~800倍。
防治黑星病应抓住三个时期:
第1个时期在病叶初现期的5月下旬用药,可以防止病菌蔓延,压低病害基数;第2时期在6月下旬到月,是病菌侵染盛期,此期用药可防止大量果实受害;第3时期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此期用药可巩固前期防治效果和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第1时期用药可选择喷施50%代森铵水溶液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本期用药1次即可;第2、3期用药,可选择喷施1:(2—3):240倍波尔多液或70%乙磷铝锰锌400—500倍液或6%乐必耕1000倍液等。
一般情况下,第2、3期用药各为2次即可,用药种类应交替变化使用。前几年所用杀菌剂,尽可能用常规“老”药,以后再逐渐改用新药如:福星、大生M—45等。
另外,秋末、冬初应清扫落叶并烧毁;萌芽期树上喷施硫酸铵200倍液或落花后喷施0.4%尿素液,对铲除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来源具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