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工艺

大蒜羊肉原料

羊肉500克,大蒜200克。
调料:葱姜、京葱、八角、料酒、酱油、盐、味精、麻油、胡椒粉、糖、生粉、上汤各适量。

大蒜羊肉做法

①将洗净的羊肉放入开水锅,氽后取出投入砂锅内,加入上汤,烧滚,然后用小火炖到五成熟时取出。
②用洁布抹去羊肉上的水分,涂上酱油、湿生粉,下七成热的油锅炸一下取 出。
③把炸后的羊肉放回原砂锅内,加入上汤,葱姜、八角、料酒、酱油、盐、糖继续置火上炖1小时后取出。除掉葱、 姜,待羊肉冷却后切成块,扣在碗内待 用。将大蒜捣碎,下油锅炸到金黄色后倒在原热锅内,烹入料酒,加入上汤、味精,焖烂取出,扣在羊肉碗内,再倒入砂锅内的原汁。
④食用时上笼蒸20分钟,羊肉覆在盘中。将原汁滗入铁锅内烧滚,用湿生粉勾芡,浇上麻油推匀,起锅淋在羊肉上,撒上胡椒粉即可。

营养成分

羊是纯食草动物,所以羊肉较牛肉的肉质要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每100克羊肉(瘦):
能量118千卡、蛋白质20.5克、脂肪3.9克、碳水化合物0.2克、胆固醇60毫克、维生素A11微克、硫胺素0.15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5.2毫克、维生素E0.31毫克、钙9毫克、磷196毫克、钾403毫克、钠69.4毫克、碘7.7微克、镁22毫克、铁3.9毫克、锌6.06毫克、硒7.18微克、铜0.12毫克、锰0.03毫克。
以上数据参考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勇飞等专家根据《黄帝内经˙素问˙萎论》“脾主身之肌肉”原理和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以中药为手段,建立了以柏籽、柏叶等多味中药组成的“JFZ—浓缩柏籽饲料”的风味添加剂,在山羊宰前60天添加饲喂“JFZ—浓缩柏籽饲料”2.5—3.0公斤,可使普通羊肉转化为柏籽羊肉。这种生产柏籽羊肉的技术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柏籽羊肉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表

营养分析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大蒜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钙、磷、铁、胡萝卜素、硒、脂肪、大蒜辣素、芳樟醇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胃消食、促进消化、解毒杀虫等功效,可以用来防治腹痛、腹胀、食欲缺乏等病症。具体来说,大蒜能够降低胃内的亚硝酸盐备量,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从而起到降低胃癌发生的概率;大蒜中的锗、硒等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活性;大蒜中的大蒜辣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杀灭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等病菌。大蒜性温,体内实热者谨慎食用。

食疗作用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