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于秋季分期分批采集成熟的果实。由于种子坚硬又含挥发油,不易吸水,可于播前先用40℃温水浸泡1-2天,或用3%-5%碱水浸泡48小时,然后与3倍的湿沙混合贮藏,翌年3-4月上旬取出播种。播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条播,沟深5-7厘米,先灌水,待水渗透至土壤干湿适中时,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播入沟内,覆盖细沙土厚5厘米。播后,畦面盖草以保温保湿,否则,一经干旱,种子就会丧失发芽能力。每公顷用种量75-90千克。
种子播后保持表面湿润,约40天左右即可发芽。苗出齐后,揭去盖草,进行除草、追肥等苗期管理。翌年冬季上冻前,即可出圃定植。
扦插繁殖:于春季树液萌动前或夏季,选择2年生以上、茎粗0.5-0.7厘米、生长健壮的枝条,剪成40-50厘米长的插条。为了加速生根,将下端剪口用0.05%ABT生根粉溶液浸蘸10秒,取出晾干药液后扦插。插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横沟,沿沟每隔7-10厘米将插条与地面成45°角斜插入土内,地上部留10-15厘米。插后随即填土踩实,浇水,再覆细土与畦面齐平。保持苗床湿润,约1个月左右插条生根发芽。扦插成苗后,加强苗床中耕除草和追肥、灌水等管理措施。培育1年,即可定植。
分株繁殖:于春季或夏季梅雨季节,选阴雨天,将老蔸周围的萌蘖刨出,带根挖取根蘖苗,另行栽植。
压条繁殖:在5-6月植株旺盛生长期,选取近地面的1-2年生健壮枝条,采用普通曲枝压条法,将枝条弯曲压入土中,待生根萌芽后,带根挖取,截离母株,另行栽植。

主要价值

单叶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供药用,功能疏散风热;治头痛眩晕目痛及湿痹拘挛等(《海南植物志》)。[2]
【药理作用】抗微生物,镇痛,抗炎,降血压,抗凝,祛痰,平喘;有毒。
【性味功能】辛、苦,微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法】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内服:煎汤,6-10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煎汤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