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爬沙虫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和药用昆虫,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外,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尤其是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更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仅在大小餐馆中均可吃到爬沙虫的美味,在治疗小儿夜尿和老人尿频等方面也都有爬沙虫的功劳。
随着人们饮食的多样化和野外数量的急剧减少,爬沙虫正成为日益走俏的珍馐美味和妙药良方,其商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引起了企业家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多数资料中描述“爬沙虫是昆虫纲广翅目齿蛉科昆虫幼虫的俗称”,有的定义为“巨齿蛉幼虫”或“齿蛉科星齿蛉属幼虫”或“广翅目鱼蛉”;多处网络、文献甚至中央媒体将爬沙虫定义为“中华大岭蛾,属鳞翅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资料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有的将“Corydalidae(齿蛉科)”错译为“石蛉科”,有些网络中错误地定义为“水蜈蚣、石蛉、石蚕、石头虫”,有的误将毛翅目昆虫的图片和行为描述配以爬沙虫,还将爬沙虫分为缟石蚕、石蛉、长须石蚕、流石蚕。
除多数称“爬沙虫”外,攀西地区又称其为“安宁土人参”或“虫参”,云南的景东、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等地区叫“爬爬虫”、“夹夹(甲)虫”、“石蛆”或“水蜈蚣”,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称其为“爬爬虫”,湖南吉首等地称之为“水蜈蚣”,娄底则把爬沙虫叫作“黑地牛”,广西桂林等地称之为“水巴虫”。分布于日本和韩国的大星齿蛉Protohermes grandis(Thunberg)的幼虫,对“小儿疳”的治疗具有特效,日本人将该幼虫称为“孙太郎虫”,被许多人所熟知,许多药店均有销售。
在中国,爬沙虫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各地的利用情况不一:就省份而言,主要是四川、云南以及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即使在同一省份,各地的情况也有不同,如在四川,爬沙虫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攀枝花、西昌、内江、成都等几个地区,这与当地爬沙虫资源量和传统习俗有关(如攀枝花和西昌),也与经济发达程度和饮食多样性有关(如成都);在云南,景东、普洱、保山、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均有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