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介绍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海南人有“洗龙水”、泡药水澡来净身后祭祖的习俗,炎热的海岛夏日,用艾草、薄荷等药草泡个热水澡后祭拜祖先,随后一家人团聚剥粽子、吃团圆饭的场景可谓海南岛的夏日风情,而因“洗龙水”而人头攒动的海滩更是演绎出了内地夏日没有的一道风景线。海南端午节的粽子也与大陆的粽子不太相同,它由柊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猪肉、猪蹄、咸鱼等等,热粽剥开,先有柊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海南虽也有碱水粽、白糖豆沙粽等粽子,但海南人最喜欢的、最推崇的,或说,海南人对粽子的印象是还是用海南岛产的海南柊叶(民间一般俗称茄柊叶、冬叶或粽叶)包裹的蛋黄猪肉馅料的咸粽子。对海南人来说,端午节没吃到柊叶包裹的咸蛋黄猪肉馅的粽子就好比北方人春节没吃饺子一样。海南岛各地端午节都会包粽子,而尤其以三大名粽,即定安粽、洛基粽、瑞溪粽最为闻名。

海南粽子定安粽

定安粽子形成于明代,是海南三大名粽之一,定安粽分为两种,用糯米制作的是糯米粽,用籼米制作的是籼米粽。制作原料是海南柊叶(即茄柊叶,柊叶属竹芋科姜目),将采集的柊叶煮透晾干制作成粽叶,再浸泡精白纯正的糯米至柔软,淘在簸筐里滤干水糯米和猪肉,猪肉一般用七分瘦肉三分肥肉,并用盐,香料等调料调制好稻米。将事先洗干净的柊叶铺好,在铺上一层猪肉,咸鸭蛋,大米,然后仔细包裹好,放在锅中蒸煮十个小时左右方出炉完成,制作的过程十分讲究。定安粽子品种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四家老字号:定安东方酒店黑猪肉粽子、新泰来黑猪肉粽、文宗粽、和潮黑猪肉粽,还有新竹四季鹅饭店黑猪肉粽、兴顺黑猪肉粽等。

海南粽子洛基粽那大粽

【长坡米烂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洛基粽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点,属于海南菜。产自海南儋州洛基镇,后洛基镇与那大镇合并,故“洛基粽”也称“那大粽”,是海南三大名粽之一。基本原料是海南柊叶、糯米、咸蛋黄、猪肉,特色是在粽子内额外添加了咸鱼肉,非常的出名。海南粽中以儋州洛基镇的粽子最为出名,洛基的粽子除以上几种辅料外有的有加入咸鱼肉。剥开热乎乎的洛基粽子,闻到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就让人胃口大开了,后有肉、蛋、鱼更是美味可口,真是大开食者胃口。

海南粽子瑞溪粽

瑞溪粽是海南省传统的小吃,成名于海南省澄迈县瑞溪镇。属于端午节食品。是以糯米,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具有口感酥松,味道清香,吃后不腻的特点。
“瑞溪粽”始于清康熙年间,已近360年历史。清初瑞溪建【墟】,时称“崩溪墟”,其名因南渡江冲刷引河岸崩裂,故唤其名崩溪。墟市开张之日,各村各乡百姓,舞狮舞龙,敲锣打鼓,肩挑车推各种农产品、小食、手工艺品来开市,其中就有粽子。府县官员、各地豪绅商贾前来庆贺时,品尝粽子后一致称赞:崩溪粽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粽子!“崩溪粽”自此得名,后来琼台书院掌教谢宝来崩溪墟南文村,为一曾姓人家修族谱题写《南文八景》时,非常爱吃“崩溪粽”。过后,村人为感谢他,便挑一担粽子往书院答谢。谢掌教认为“崩”寓意不祥,故改“崩溪”为“瑞溪”。瑞溪粽子也从此开始扬名,与定安粽、儋州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制备瑞溪镇的基本原料是海南柊叶、糯米、咸蛋黄、猪肉。

海南粽子海南煎粽

海南煎粽是一种不需要粽叶包裹的粽子。将糯米煮熟后拌入莲子、冬菇、虾米、干贝、猪油等配料,捏制成糯米团后沾裹鸭蛋液煎熟即可。

海南粽子黎族三色粽

海南黎族素有节日食用三色饭的习俗。三色粽即汉、黎食俗结合的产物。

海南粽子椰叶粽

用椰子树叶将糯米围裹成枕头形状煮熟而成的粽子,流传于海南黎苗族聚居区。

制作方法

海南粽子定安黑猪肉粽

“定安粽子”由来已久,有独特的内涵和品质。“定安粽子”是产于定安的糯米、黑猪肉、红泥咸鸭蛋黄、食用熟花生油和食用调料,用柊叶作为包裹物,经包馅、成形、煮制等工艺加工而成在端午节食用为主、具有口感甘、香、糯、韧,以定安地区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为代表的传统节日食品。
海南定安粽子已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使用“定安粽子”地理标志注明商标的粽子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是粽叶必须采自定安县岭口、翰林、龙河、龙门等火山地区生长的草本植物(柊叶)的半老叶子;二是所用的糯米必需采用上述火山地区所产的优质富硒糯米;三是所用粽馅必需采用著名的定安黑猪肉和用红土泥腌制的咸鸭蛋黄,加入精心配料制成,经过长达12小时以上的水煮而形成。
包粽时先将三四片柊叶铺开,薄薄地放米一层,肉馅一层,循环三四次,咸蛋黄放置中间。双手将棕叶一边合拢折叠,封住斗口,多余的棕叶沿粽子轮廓折回剪齐,用细小麻绳拦腰扎紧,呈瓷实的锥体状。扎绳很讲究技巧,用力要均匀,绳子扎得太松米馅容易泄露,扎绳太紧粽子成歪瓜裂枣状,外观煞不好看。 煮粽子十分讲究火候,灶下的柴火烧得正旺,火舌熊熊。水滚的时候,粽叶和糯米香气四溢,蔓延周遭。煮粽时间的长短决定着粽味的浓厚醇香。十几个小时不断地加柴添火,按叶加水,煮出来的粽子才够味道。

海南粽子儋州洛基粽那大粽

儋州洛基镇的粽子有二大特色:第一个特色在于配料,洛基粽除了有传统海南粽子的配料外,还特别加入了咸鱼肉,此肉肉质香松、清香甘醇,使得洛基粽的口感不仅不会油腻,相反会让人胃口大增、口齿生香。第二个特色在于其制作方法,制作洛基粽重在米精料多,选用淘洗浸两到三个小时后捞起滤干的纯净糯米,加入少许精盐搅拌;内馅则选用肥瘦猪肉和猪脚,切成大小合适的方块状,加入蒜蓉、五香粉、料酒、味精、生抽等调料充分混合腌制。经过柴火的精心烧煮,屋里屋外满是浓郁的粽香。
制作洛基粽子原料:海南柊叶(茄冬叶)、糯米、红豆、黑豆、猪腿肉、蒜、五香粉、料酒、生抽、咸蛋黄、咸鱼肉、虾米。制作过程如下:
1、清洗柊叶,浸泡一夜后用水煮至叶子由绿变黄,这样可以去除其苦涩,煮好后擦干的柊叶,便是裹粽的粽叶了;
2、淘洗糯米后沥干水分,加适量盐拌匀,另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泡了1-2小时的红豆、黑豆,通常一斤糯米可以包4、5个粽子;
3、猪腿肉切成大小合适的方块,用适量蒜蓉、五香粉、料酒、味精、生抽等调料腌好;
4、根据个人口味准备好咸蛋黄、咸鱼肉、虾(干湿自选,一般使用虾干为多);
5、用两、三张粽叶围出一个方锥体底部,先添加一部分糯米,再依次添加猪肉、咸蛋黄、咸鱼肉、虾等配料,最后再加入适量糯米盖住所有配料,用粽叶层层包裹住,圈绳扎紧,打结即成粽子;
6、把粽子放进锅,加入清水,水量以没过粽子,离锅盖3-5厘米为宜。开大火煮。烧开后,转小火煮6-8小时即可。

海南粽子澄迈瑞溪粽

如今,瑞溪镇包粽子最有名的曾令章家特别好找,随便问镇上一位阿婆,她们都能给你指路。据了解,曾家包粽子已经包了70多年,是镇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粽子作坊。当家的是曾令章,30多岁的儿子曾德宪是老曾家第三代“粽子传人”。据其介绍,制造瑞溪粽的原料有:粽叶(海南柊叶)、五花肉、猪蹄和猪后腿瘦肉、咸蛋黄、米、八角、桂皮、胡椒等制成香料,此外还有白酒,生油,姜,蒜头。制作过程如下:
1、将五指山采集的柊叶要用沸水煮三四个小时,以消毒和增加叶子的韧性,便于包裹;
2、八角、桂皮、胡椒等制成香料与白酒、生油、姜汁、蒜头等拌入猪肉,肉应切割成一两左右的带皮方块;
3、浸泡糯米2至3个小时;
4、取擦洗干净的粽叶5片一叠,于叶子中心放一小撮糯米,米上放一肥一瘦两片肉及一枚咸蛋黄,再用一小撮米盖住,粽叶左右对折、反折,礅实,封口,以麻线捆紧后入锅大火煮至熟后即可出锅。

海南粽子海南煎粽

原料:糯米500克、莲子25克、冬菇25克,干虾米25克、干贝25克、叉烧50克、熟猪油50克、味精5克、白糖5克、精盐8克、生油100克、鸭蛋液适量 。作法如下:
1、将糯米掏洗干净,上笼蒸熟待用;将莲子煮熟透,脱皮、除心;冬菇浸透洗净,滚水烫过后切粒,干虾米、干贝洗净蒸过,叉烧解成粒状;
2、将以上各料和精猪油、味精、白糖、精盐等一起放入糯米饭中拌匀,掐成10个大小相同的饭团;
3、热锅下生油,将糯米团均匀醮上鸭蛋液,放进热油锅中慢火煎炸,不断翻转使之均匀受热,煎成金黄色即可。
黎族三色粽制作方法
基本原料:山兰稻米5千克、桑叶500克、红蓝藤叶500克、黄姜1.5千克,柊叶若干片。猪肉,胡椒粉、八角粉等香料,咸蛋黄。作法如下:
1、桑叶、红蓝藤叶分别用水浸煮1.5小时,至水分别着黑色和红色时捞出叶渣,色水待用,黄姜捣烂,挤液浆,加入温水500克,浸出黄色;
2、山兰米淘净滤于水分,分成3等份, 分别放过3种不同颜色的色液中,浸泡8小时,染上颜色为止,将米捞出滤干水分;
3、将柊叶煮至变黄捞出备用,用香料腌制猪肉;
4、将浸好的糯米用柊叶包裹,并放入猪肉和蛋黄,封包后用麻绳系紧即可上锅蒸煮。

海南粽子椰叶粽子

可参考定安粽、洛基粽或瑞溪粽的制法备好糯米和肉蛋,用椰子叶围裹成枕头状煮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