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

地胆草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翻晒1-2天,选择管理及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较深、肥力较高、土质较疏松、湿润的地块作苗床,于4月中下旬播种,播前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栏粪肥约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00千克,敲碎土块,整成连沟宽1.3米左右的微弓型苗床。如遇苗床土过于干燥时,可每亩施人粪尿250-300千克或沼液400-500千克对水浇湿苗床,待露干后播种。每亩播种量1.5-1.75千克,与约7.5千克细泥拌匀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

地胆草分根

秋季挖取地胆草地下根茎,注意不要损伤萌芽,将根茎剪成带有3个萌芽以上的茎段,连同须根将其埋入经翻耕、施肥、整地的苗床里,或将2-3段的根埋栽于种植穴中,埋栽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之后做好抗旱护苗、排水防渍、防除草害等工作。埋栽于苗床的,待翌年根茎苗萌发长至5-6叶时起苗移栽;埋栽于种植穴的,待根茎苗萌生后,加强后续管理即可。

地胆草扦插

于6-7月、在植株花芽分化前,选取健壮株,剪取枝条,去除顶端幼嫩部分,剪成每段为3节的扦插穗,将其扎成小把,用“5号生根粉”配制成25毫克/千克的蘸根液,将其下端浸蘸5-10分钟后,将扦插穗按行株距8厘米×(6-4)厘米扦插于按育苗移栽规范要求整好的苗床上。栽插后立即浇水,以利扦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在栽插后20-30天,架设支架并覆盖遮阳网,同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及时做好抗旱护苗及排水防渍工作。此外,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除草工作,以免发生草害,影响插穗成活和健壮生长。插穗培育至翌年萌发长出5-6叶时,便可起苗移栽。

主要价值

食用:地胆草根系有独特香味及功效,在中国南方民间多用作食材,被作为煲汤原料广泛使用。
药用:地胆草主要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黄疽、肾炎水肿、湿疹、胃病、肝炎、肾炎和支气管炎等。

相关频道: 地胆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