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云腿介绍

烧云腿制作特点

烧云腿讲究“四秘”之法,形成了一套独特体系。“割秘”是割腿时讲究刀功,把猪后腿割成“琵琶式”,油膜必剔除干净。“腌秘”是讲究乘鲜腌即所谓“血腿”,虽隔一夜,必失其美味。用云南磨黑盐与川盐腌成风味有所不同,前者色艳,后者味香。盐分合适,云腿可藏二三年,其味由香转甜,极其美妙。“藏秘”是讲究保藏,而陈腿则不应使其透气。“食秘”是讲究各种吃法,特别用于提味效果极佳。
烧云腿腌制到其表面稍现绿色时,在三个部位用大针刺入后拔出嗅品,达到“三针清香”说明已腌制成功。此时剖开,鲜红牙白,色彩诱人,香味扑鼻,食之回味

烧云腿制作过程

1、云腿刮洗干净,用温碱水洗去污物和哈喇味,再用清水洗两遍,放入汤锅中加水煮1小时,至熟而不烊,捞起撕去皮子。
2、鸡蛋磕入碗内打散,先放入富强粉调匀,再放入蚕豆水粉搅成稠蛋清糊。
3、火盆内燃粟炭火。云腿穿在铁叉上,肥肉面向火,烤热时用毛刷蘸蛋情糊刷在云腿上面,待火苗将蛋清糊烤黄后,再刷第二遍蛋清糊烤黄,接着再刷第三遍蛋清糊,待烤黄后,即用刀将云腿连同蛋糊片为2.5厘米厚的片。然后再将云腿如前述方法刷三遍蛋清糊,每遍都要在刷后烤黄,然后片下,如此反复,至云腿和蛋糊用尽为止。将片下的云腿片改刀为4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条,码在盘中即成。

烧云腿工艺关键

1.煮云腿至以筷子扎透为准。
2.制糊要调匀,似麻酱状为佳。
3.烧时不停转动,糊要挂匀,使成品色泽一致。

烧云腿风味特点

1.“烧”为最原始的烹饪技法,溯其历史当在数千年之前,人类自“烤”而后知熟食,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此菜为滇黔名肴,古风犹存,难能可贵。
2.云腿,产于榕峰县(原宣威县),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北部火腿并称“三腿”。每年农历霜降至立春为腋制季节。云腿比金华火腿的个儿大,鲜味稍逊;肉肥油多,肉质紧凑,香味浓郁,非金华火腿所能及。云腿暴晒,全系风干,所以水分的含量比金华火腿高,贮存的时间也较短。
3.此菜呈淡黄色,皮酥脆,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味香浓郁。用冷火腿与烧云腿拼装在一盘上桌,风味道,更上一层楼。

烧云腿热量计算

烧云腿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295大卡(1234千焦),单位热量较高。
每100克烧云腿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13%。

营养特点

烧云腿具有鲜、酥、脆、嫩、香甜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以营养丰富,肉质滋嫩,油而不腻,香味浓郁,咸香回甜著称于世,被消费者视为名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而在竞争日渐剧烈的食品市场中扎根开花,经久不衰。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自身的香味、营养价值及风味特色所决定的。香气经昆明医学院鉴定出43个芳香化合物,包括烃类7个,醛类15个、酮类2个、醇及酚类7个、脂类6个、呋喃类4个、其它2个;据北京营养研究所及云南省科学院测试中心营养朊分析报告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宣威火腿内含19种氮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全部含有),11种维生素,9种微量元素。

制作贮藏

烧云腿形似琵琶,身穿绿袍,三针青香无异味,且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其风味的形成,除以猪种、饲养、加工技术有关外,发酵过程是最重要的影响环节,经云南省微生物研究的研究表明,国内外种类的火腿,其主系列成份大同小异,但非主系列成份(营养成份及色香味)因发酵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其它外地人通过来宣威学习,可以利用其加工技术,但是所加工火腿不在宣威贮存、发酵或用外地鲜腿在宣威加工腌制、贮存都是形不成宣威火腿的。如昭通、四川、缅甸曾经派人来宣学习烧云腿加工技术,回去后如法加工,但因气候、水土等条件不同,无法腌制出宣威火腿;在外地工作的宣威人回老家,都要带一点鲜猪肉和烧云腿回工作所在地,是因宣境内所产鲜猪肉肉质滋嫩,味道鲜美;而带宣威火腿则要选发酵成熟的老腿,否则因气候、水土环境的改变,好腿变成坏腿。就是宣威周边邻近地区所产火腿,加工腌制方法一样,也因气候、水土不同而在品质上始终与宣威火腿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色香味上差距相当明显,因此这些周边邻近地区所产火腿,长期以来都要冠以宣威火腿头衔,才卖得出去。这说明了宣威火腿营养风味的形成,主要是在宣威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条件下,经过风干,发酵成熟而形成的。宣威火腿的理化指标,外观形状,营养风味决定了其质量特色。宣威火腿腌制时只用食用盐,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其理化指标优于国标,特别是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成为宣腿的一特异性。宣威火腿的精加工产品美观大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质量上乘,食用方便。是宣威人民根据其特定的生产环境不断总结完善,依据消费需求,立足于国际市场接轨,并与其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宣威火腿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更加精美,而发扬光大.

相关频道: 烧云腿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