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太阳鱼,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其他种类

形态特征:黑刺盖太阳鱼常与白刺盖太阳鱼同时发现,虽然和白刺盖太阳鱼所能忍受的水比起来,黑刺盖太阳鱼喜欢较大较清澈的水,但是这两种鱼都广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间,最大可达2.27千克。
产地: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蓝鳃太阳鱼
1、形态特征。在形态上,蓝鳃太阳鱼的体型和尼罗罗非鱼有些相似。它的体形呈椭圆型,身扁背高,个体较小,普遍为 80 克 / 尾 ~150 克 / 尾。外观特征最引人注目的是鳃盖后缘长有一深蓝紫色形似耳状的软膜,这也是所有太阳鱼的一个共同特征,只是不同种其“耳膜”颜色和形状不同。
2、生活习性。鳃太阳鱼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 1℃ ~38℃水温状态下生活,在水温 8℃以下或38℃以上时才停止摄食,水温 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不用采取保温措施,能自然过冬。该鱼的食性为杂食偏肉食,但不是凶猛性鱼类,较温驯,耐低氧,耐肥水,适应性强。
3、养殖情况。蓝鳃太阳鱼的养殖环境和要求与我国养殖的淡水鱼类相似。该鱼的适应性很强,大小水体均能生长。可利用池塘、水库、河流等淡水水域养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也完全可满足其生长需要,饲料的蛋白含量在 32%~36% 即可。可单独养殖,也可与其他品种的鱼进行混养。太阳鱼的繁育期从春季开始,育苗旺季是 4 月 ~6 月份,一般春季放养鱼苗(3cm规格)后,经过 8 个月的养殖,可长成 2 两 ~2.5 两的上市规格,当年年底可以逐渐上市,部分留养到次年 1 月 ~5 月份继续上市。
4、市场情况。蓝鳃太阳鱼无肌间刺,肉质香甜爽滑,口感极好,深受市场欢迎。一直以来,太阳鱼市场行情比较稳定,塘头价格稳定在 10 元 / 斤左右(养殖成本约为 7 元 / 斤),而在水产市场销售价格也能保持在 15 元 / 斤左右。
绿色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原产美洲,在美国是作为游钓对象 、饵料鱼及食用鱼。有文献记载美国将其 与 蓝鳃太阳 鱼 (L .macrochirus)杂交,利用杂交优势进行人工养殖,根据我国国情,这一杂交组合有可能用于发展渔业生产。 1999 年, 广西老科协科嘉养殖实验场引进一批绿色太阳鱼,拟用于发展休闲渔业(作为观赏 、游钓的品种)或饵料鱼与食用鱼,并试图与原引进中国的蓝鳃太阳鱼杂交 。鉴于国内未见有关绿色太阳鱼的生物学资料,作者于 2000 年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旨在为绿色太阳鱼的养殖及杂交提供科学依据。
1、生活习性:绿色太阳鱼常栖息于水的中、下层,在较大的水面 ,尤其是水生植物丛生处集群生活,冬天在深水中越冬。不善跳跃, 但发现水面有饵料时, 则迅速游上水面,吃进饵料后立刻转身,此时尾部露出水面,有拍打水面的声音 。
2、食性:绿色太阳鱼以营养类型分,属于温和肉食性鱼类 。从其食物组成分析, 绿色太阳鱼的主要食物为枝角类、水生的环节动物以及水生昆虫幼虫;次要食物为桡足类;小螺 、小鱼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饲料对绿色太阳鱼来说,应划归“替代食物”的范畴。绿色太阳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和轮虫、小型枝角类,这一特性为发展绿色太阳鱼生产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2、产卵行为:发育成熟的雄鱼,寻找底部有小石砾或砂子的场所,用尾鳍摆动和身体有力的扭动,挖掘砂石,形成圆形的窝作为产卵场所,其大小依鱼的个体而异,深约 2 ~ 4 cm,直径15~ 30 cm,然后,雄鱼守在巢内或巢的周围, 遇雌鱼游过,猛烈追逐,把雌鱼赶入巢中。成熟的雌鱼入巢后,沿鱼巢内壁侧游,雌雄鱼在巢内逐渐靠近,产卵、排精。卵分多次产出,粘在砂、石砾上面。产卵时间一般 10 min 左右。雌鱼产卵后离巢而去,雄鱼则留在巢中,用尾鳍作轻微的摆动,使巢内的水有轻微的流动,其他鱼一旦靠近鱼巢,雄鱼则立即驱赶,直到鱼苗孵化出能水平游动后,雄鱼才离开鱼巢。有的雄鱼在雌鱼产卵离巢后,适遇其他成熟雌鱼游到鱼巢附近,会再次将成熟未产卵的雌鱼赶入鱼巢,以同样的动作产卵、受精,一个鱼巢可用于两尾雌鱼产卵。
4、应用前景:绿色太阳鱼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能忍受低溶氧、高碱度的水环境,于发展池塘养殖, 但其繁殖力强 ,在池塘中常会过度繁衍,数量过多而阻碍生长 ,这种生物学特性所造成的生产上的弊端, 除绿色太阳鱼外,在其他一些繁殖力强的种类 , 如蓝鳃太阳鱼和一些科(Ictaluridae)鱼类也很突出 。因此 , 在太阳鱼的养殖过程中 ,控制繁殖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素 ,如果群体数量得以控制 ,可以得到相对大的个体。解决的办法是发展杂交太阳鱼的养殖,Childers(1967)进行了几种太阳鱼间的相互杂交 ,发现一些杂交太阳鱼显示出杂交优势, 其中最 具 杂 交 优 势 的 是 小 冠 太 阳 鱼 (L .microlophus)(♂)×绿色太阳鱼(♀)和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 尤其是后一杂交组合,具有极低的繁殖力,且生长速度比其他许多太阳鱼都要高。Brunson 和 Robinette(1983)亦报道了蓝鳃-绿色太阳鱼的杂交 F1 代,生长速度比其父本蓝鳃太阳鱼 、母本绿色太阳鱼都更快,更能适应低水温和较差的生存环境,更喜食人工饲料 、雄性率高(一般雄性占 75 %以上),进攻性更强,因而钓捕时更易于上钩,这些特性使杂交太阳鱼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良好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