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太阳鱼,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成鱼体长24-40公分。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最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总种类约有30种,属于多次性产卵的鱼类。

杂交品种

杂交太阳鱼又叫杂交太阳鲈是科研人员精选北美太阳鲈科鱼类原种进行杂交获得。她具有肉味美、个体大、体形美、起捕率高等诸多优点。除食用外,她还是集游钓和观赏于一体的理想品种。杂交太阳鲈的繁育与推广系湖北省2001-2002年重点科研项目。
1、形态特征:杂交太阳鱼体质强健,头小背高,肉质丰厚。背部拱圆,腹部平直,侧面观类似椭圆状。鳃盖骨边缘突出,长有一蓝黑色的形似耳状的软膜。背部及边缘橄榄色至蓝绿色,体侧通常有几块暗纹。体下部蓝绿色。头部边缘有彩虹蓝和绿斑,软膜呈黑白相间或蓝绿色的边缘。
2、食性:体长2.5-3cm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为5-6cm时,还可摄食水、陆生昆虫、小龙虾、有机碎屑等;处于成鱼阶段的杂交太阳鱼以水生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小鱼虾为主。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糠麸、各种饼类、浮萍、散状及粒状配合饲料、附着藻类、各种动物下杂,小鱼虾。采用含蛋白质28%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杂交太阳鱼能获得最大生长率。
3、生态习性:属广温、广盐性鱼类,能生存于1-40℃及1PPm的半咸水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26-31℃,PH范围为6-9.5,最适7-8,可生存于1mg/L以上氧气的环境中,在我国绝大部分池塘、湖泊、水库、河流中可良好的生长。
4、生长: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经4-5个月养殖体重可200-250克,经6-14个月养殖,体重可达400克以上。
5、营养价值:粗蛋白质为18.8%,粗脂肪11.5%,干物质中17种氨基酸含量高达17.68%,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也很高。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微量元素,和鲫鱼一样可列为滋补食品,特别适合妇女儿童食用。
1、亲鱼培育
(1)饲料投喂 太阳鱼亲鱼培育所用的饲料全为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6%,原则上采用虾饲料,并适当补充浮萍等植物性饲料。投饲做到“四定”,水温15℃以上,日投饲率占体重的1%~3%,具体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等灵活掌握。
(2)日常管理 定期换水、施用生石灰和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30厘米,pH7~8.5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氨氮在0.4毫克/升以下。
2、亲本的纯化和繁育
(1)按照国家原良种场的保种要求,两种太阳鱼在养殖和培育过程中严格控制养殖区域,进排水分开并有筛绢过滤,不使两品种混杂。
(2)对保种繁育的亲鱼经过挑选,包括性状、规格和雌雄比例,一般选择的亲鱼生物学特征明显;蓝鳃的亲鱼规格雌的在120克、雄的在150克以上,绿鳃雌的在100克、雄的在50克以上;雌雄比例在(3~4)∶1。
(3)纯化两种太阳鱼,一方面对繁殖的亲鱼进行性状选择,留用亲鱼的生物学特征明显,无伤残、畸形;另一方面是通过自交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来观察后代的性状,在其后代中选择性状特征明显的鱼作亲鱼培育。蓝鳃通过5年多代的选择其遗传性状已非常稳定;绿鳃经过2代的纯化选择,其性状也已无分离现象。
3、规模化人工杂交太阳鱼的繁殖
(1)亲鱼的要求 杂交育种的父本是蓝鳃,选择规格为200克左右;母本是绿鳃,规格为150克左右。
(2)亲鱼的强化培育 为提早繁殖太阳鱼,将杂交育种的亲鱼在前一年10月移入塑料大棚内保温培育,冬季水温平均保持在16℃以上,最低水温12℃,保证亲鱼不停食。在翌年4月初移入繁殖池。(3)池塘准备 在人工促产繁殖前10~15天,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野杂鱼虾和病原,并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在池塘面积的1/3处用网片将池塘完全隔开,网片埋入池底泥中并用砖块压实。再用8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首次进水约80厘米。进水后在池塘中施用经发酵后的有机肥,用量100千克/亩,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4)繁殖季节和习性 水温在22℃以上时即可进行太阳鱼的繁殖,繁殖季节在江浙地区为4~10月。太阳鱼的繁殖习性类似罗非鱼,属一年多次分批产卵类型。
(5)亲鱼的选择 蓝鳃的雌雄亲鱼其副性征相对明显,雄鱼个体大、体色较暗,“耳”长且大,泄殖孔细小,轻压腹部可见精液流出;雌鱼腹部膨大,体色明亮,泄殖孔较大且红润。绿鳃的雄性个体较小,副性征不明显,轻压腹部也可见精液流出;雌鱼选择同蓝鳃。(6)个体生殖力的测定 在2006年5~6月,随机抽测两种太阳鱼的雌雄各15尾以上,测定其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精巢重,并计数每克卵的数量,计算其绝对怀卵量、相对产卵量和成熟系数。成熟系数=性腺重/空壳重。
(7)人工促产 当水温在20℃左右时,将蓝鳃的父本和绿鳃的母本按1∶3的比例放入用网片隔开并占面积1/3池塘内。
(8)繁殖过程中亲鱼的饲养管理工作同上。
4、鱼苗培育
(1)池塘准备 清塘消毒、过滤回水、施肥同上。
(2)出苗 定期检查繁殖池,发现一定数量的鱼苗须及时将苗捞入培育池进行培育。一般在清晨用长方形网箱在池边捕苗,从5月始,每隔10天左右捕苗数次。
(3)鱼苗培育 培育方法采用“豆浆法”。为保证鱼苗培育的成活率,须分池分批进行培育,同一池中放入的鱼苗最好前后不超过3天,这样可保证培育苗的成活率和出池规格的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