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常无毛,有时幼茎及叶具刺毛,带粉霜,有辣味;茎直立,有分枝。
基生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不裂或稍有缺刻,有不整齐锯齿或重锯齿,上部及顶部茎生叶小,长圆形,全缘,皱缩。
总状花序顶生,花后延长;花黄色,直径7-10毫米;花梗长4-9毫米;萼片淡黄色,长圆状椭圆形,长4-5毫米,直立开展;花瓣倒卵形,长8-10毫米,长4-5毫米。长角果线形,长3-5.5厘米,宽2-3.5毫米,果瓣具1突出中脉;喙长6-12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球形,直径约1毫米,紫褐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

地理分布

中国南北各省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

生长习性

雪里蕻比较喜欢阴凉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高于25℃或低于15℃会造成生长缓慢,细小,并且在高温条件下纤维物质增多,品种降低,低温条件下在寒冷的雪地里雪里蕻也不会冻死,雪里蕻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良好迅速,低温和长日照有利于花芽成形,但雪里蕻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缺乏水分会导致纤维物质增多。

病虫防治

雪里蕻定植成活后,在大田禾本科杂草长到2叶1心前喷施精稳杀得防草害。病害主要是病毒病,以防蚜虫为重点,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气温高时每星期用一遍净防治1次。黄条跳甲幼虫危害根部,用辛硫磷灌根防治。菜青虫等用杀灭菊酯等药剂防治。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根肿病是真菌性病害,在中国南方雪里蕻菜区普遍发生,主要侵染为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酸性土壤和排灌不畅田块发病严重。一般地块发病率10%-30%,严重地块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雪里蕻根肿病的发生特点,采用水旱轮作、石灰调酸、排水降渍、增施有机肥、采后灭菌和药剂预防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雪里蕻根肿病,大大减轻根肿病对雪里蕻的危害。⑴实行科学轮作预防雪里蕻根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雪里蕻—水稻”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4-5年以上。在7-11月盛发期避免种植易感病的十字花科作物。⑵增施石灰,调节土壤pH值土壤pH值>7.2 时,雪里蕻根肿病很少发病,因此酸性田块结合整地适当增施石灰调整土壤酸碱度,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一般施用石灰0.75-2.25吨/公顷,于种植前7-10天均匀撒施畦面,调整土壤pH 值至6.6-7.0 之间;也可以穴施,每穴施石灰25克;或用15%石灰水,在雪里蕻移栽时每株浇施,均能有效地遏制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植物文化

《广韵·一送》记载:“蕻,草菜心长。”
《广群芳谱·蔬谱五》:“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请有冻损,此菜独青。”
清·陈确。《蒸菜歌》:“瓶菜询已美,蒸制美逾并。尤宜饭锅上,谷气相氤氲。一蒸颜色润,再蒸香味深,况乃蒸不止,妙美难具陈。贫士昧肉味,与菜多平生。因之定久要,白首情弥亲。十日菜一碗,一碗几十蒸,十蒸尽其性,齿莽安可云!当午饭两盏,薄暮酒半升,相得无间然,千秋流项声。非敢阿所私,良为惬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