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主要原料
    绿豆、黄豆、白糖
  • 中文名
    绿豆黄豆汤
一款主要以绿豆黄豆为食材有清热解毒,消肿定痛功效的食疗汤。清热解毒,清暑,利水。用于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去火清热。

材料介绍

绿豆黄豆汤绿豆

绿豆黄豆汤
【药物名称】绿豆
【英文名】Mung Bean
【别名】无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大部缠绕状,有淡褐色长硬毛。叶羽状,小叶3,顶生小叶卵形,长6~10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托叶大,阔卵形,盾状着生。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旗瓣近方形,顶端微缺,翼瓣卵形,龙骨瓣镰刀状;花萼斜钟状,萼齿4,近无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有散生淡褐色的长硬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将种子打落 ,簸净杂质。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及B2、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磷酯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酯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酸(phosphatid
【性味】性凉,味甘。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清暑,利水。用于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绿豆黄豆汤黄豆

绿豆黄豆汤
【中文名】:淡豆鼓
【类 别】: 种子类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
【别 名】:黄豆、白豆。
【来 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采 制】: 取成熟种子加适时桑叶、青蒿药液蒸透后发酵制得。
【性 味】: 加工后的种子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性凉,味苦、辛。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茎多分枝密生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0cm,密生黄色长硬毛;小叶卵形、广卵形或狭卵形,两侧的小叶通常为狭卵形,长5~15cm,宽3~8.5cm;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椭圆形,龙骨瓣斜倒卵形。荚 果带状矩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长硬毛,长5~7cm,宽约1cm。种子2~4粒,卵圆形或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长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份】: 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功能主治】: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绿豆黄豆汤白沙糖

【异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植物形态参见"甘蔗"条。
【性味】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本草衍义补遗》:"入脾。"
【功用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白汤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调敷。
【宜忌】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纲目》:"久食则助热,损齿。"
②《本草从新》:"中满者勿服。"
【选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孟诜)
②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以酒二升煮服。(《子母秘录》)
③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浓汤饮。(《随息居饮食谱》)
④解盐卤毒:糖霜多食。(《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河北中医药集锦》白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