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药用价值

【药 名】:松菌
【来 源】:为白蘑科植物松菌的全草。
【功 效】:补肾强身、理气化痰。
【主 治】:治腰膝酸软、头昏目弦、湿痰之咳嗽、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等症。
【性味归经】:淡,温。入肾、胃二经。
【拉丁名】:Tricholoma matsutake (lto et lmai) Singer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松茸简介

松茸,又名松口蘑,是名贵食用菌。新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宋代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说,松林下菌蕾如鹿茸状的松茸,主产地在川西横断山脉。其风味独特,口感滑润。富有弹性,食后余香满口,鲜香别具一格。松茸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其它菌类中少有的β-萄萄糖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有机锗Ge124-239PM,多糖LPB等稀有营养元素,具有提高SOD活性,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延缓组织器官衰退,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常食松茸能强精补肾,恢复精力,另具有益胃补气,强心补血,健脑益智、理气化痰,驱虫以及治糖尿病和抗癌等作用。《四川蕈菌》一书记载,“据日本千原吴郎报道,其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91.8%,对其艾氏瘤抑制率为70%。”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相传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它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经史证类务急本草》有过记载。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松茸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称。日本人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食之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刚采下来,用松枝火烤食,有来自深山的松树林味,秋高气爽之日,携好友散坐于林边草地,红叶漫天,野花发生,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生长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采集较困难,产地老百姓夜间打手电上山,采下后应用冰袋降温,一般只可保鲜三天,所以弥足珍贵。
南北方产的松茸因为生长期限和气候条件不同,在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北方松茸颜色发白,质地硬实,香气更浓郁,口感好,营养成分高,易保管。南方松茸颜色稍发黑,水分大潮湿,易腐烂变质,香味不浓,价格较低。

松茸的营养价值

松茸菌肉肥厚,具有香气,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松茸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8种。还含维生素B1、B2、C和PP。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据过去的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1.8%和 70%。松茸营养丰富,实为野生蘑菇之王。

食用做法

松茸食法甚多,烧、炒、煮汤均宜。食用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食用后余香满口,别具风味。
云南省山多林茂,松茸生长条件良好,资源丰富。近几年,已在滇西北和滇中一带多处发现,并开始少量供应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