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姬菇 介绍

生物学特性

姬菇的生物学特性与平菇基本相同,只是子实体发生量较多,也较密,出菇湿度和子实体分化温度要求较低。姬菇由于采收较早,产量较平菇稍低,相对生物学效率多在120%~150%。

生长条件

姬菇栽培养料

姬菇菌丝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极强,一般农作物秸杆下脚料、棉皮、锯沫、稻草、玉米芯等都可作为栽培姬菇的培养料,同时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姬菇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为5-30℃,但以18-25℃最宜,子实体形成温度4-25℃,以8-20℃最好,温度低长成的菇质量好产量高,菌盖颜色将随温度升高逐渐变浅。

姬菇光照

菌丝培养阶段不需光照,而营养生长结束后即菌袋生理生长基本成熟后适宜的光照会提前诱导原基发生,子实体生长300-500勒克斯之间为宜。

姬菇水分

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最宜,水份高菌丝生长缓慢,水分低则生长稀即无力。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90%较好,从现蕾到原基(菌盖)1厘米时不要直接喷水,只对环境勤喷少喷即可。PH值:姬菇菌丝可在酸碱度6-8之间生长,但以7.5最佳。

姬菇空气

不同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要量不同,但差别不大。菇房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将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裁培原料

姬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泛,各人应因地制宜,尽量选择最易得到的原料,配方也不要拘于某一种配方,但原料选择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无论何种原料都不可受潮、霉烂、变质,否则,制袋成功率产量大大降低。
配方:①棉子壳90斤,夫皮10斤②棉壳50斤,木屑25斤,稻草25斤,另加夫皮15斤③棉壳50斤,各珍稀菇的废菌料50斤,另加夫皮15斤④棉壳50斤,木屑50斤,另加夫皮10斤以上配方另外再加入石灰3-4斤,尿素3两,磷酸二氢钾2两,硫酸镁1两,调料中含水量60-63%,调PH值8即可。
原料拌匀后,堆闷2小时就可装袋,袋子一般选用18×36厘米或20×44的规格,两头用绳扎紧,常压灭菌12小时即可。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培养,当培养5-7天后要用针在原来两头接种处刺微孔,一头8-10下,增氧透气,并注意不断检查袋间温度变化,不要超过30℃,4-5天慢慢翻动一次,大约20-25天,养菌结束。

栽培技术

姬菇属平菇的一个品种,秋冬季栽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入室,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采摘,一个栽培周期四潮菇,平均成品菇转化率80%,投入产出比1:2.5。

姬菇播种

1、品种:常用品种有无孢五号,冀农11号和西德89。
2、播期:姬菇适宜出菇温度10—18℃,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热和生长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3—7℃。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姬菇最佳接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品种不同和市场需求,接种期可适当提前和延后,晚秋接种种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3、栽培料配方:棉籽皮87.6%,麸皮5%,石膏2%,石灰3%,过磷酸钙2%,尿素0.3%,多菌灵0.1%,每百公斤干料加三十烷醇40毫升,料水比为1:1.4。4、栽培料制作:将配好的料混匀拌水后,堆成宽1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然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2—3天堆温可上升至60℃左右,即可翻堆,每天翻一次,共翻2—3次,每次翻堆后,料表面应喷施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或400倍敌敌畏杀虫。一般发酵4—5天即可散堆降温(晚秋播种堆闷2—3小时),当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接种。
5、装袋播种:
(1)栽培袋的制作。用折径22厘米,厚0.03毫米的聚乙烯筒料,裁成48厘米长的料袋。袋上用大号缝衣针扎三排透气孔,每排扎孔9个。透气孔的位置,距袋头100毫米处和袋中间处各1排。装料前用大头针将袋一头别好。
(2)播种。先将无污染的适龄菌种掰成红枣大小备用。接种多采用四层料三层菌(或五层料四层菌)的层接种法。袋两头的培养料厚度1—2厘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贴着袋壁。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15—20%。播完种后在中间纵向扎一直径2厘米的透气孔,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料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每袋干料1—1.5千克,湿重不低于2.3千克,装料松紧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坚挺为宜。

姬菇发菌管理

1、发菌场地及排放方式:10月中旬前接种的可在室外发菌,播种后将菌袋移至阴凉通风处,井字排列,高度不超过5层。10月中旬以后接种的需室内发菌,排袋高度可增至7—8层。
2、倒垛:发菌期间每7天倒垛一次,以利均衡发菌。

姬菇菇期管理

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即可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阴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3、保湿:出菇适宜湿度为85—95%。菇棚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灌水,每7天一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墙上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4、通风:出菇前期室外气温较高,菇棚内温度15℃以上时,以昼夜大通风为主。一般夜间将棚南北两边的塑料膜支起3—6处,支起高度为20—30厘米。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小时即可。姬菇属变温出菇,在管理中要注意人为拉大温差。
5、调节光照:姬菇生长发育需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用遮荫物将棚内光线调节到白天各处均能看清报纸为宜。
6、后期注意补水、追肥。姬菇出一、二潮菇后,菌袋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可结合补水,注意添加营养物质:每百公斤水加尿素0.4—0.7千克,白糖或葡萄糖0.2—0.5千克,硫酸镁0.1千克,三十烷醇40毫升,石灰0.5—1.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添加适量微肥,如丰菇宝、菇丰等。具体补水追肥方法:将配好的营养液装入大盆或大桶内,置于距地面2米以上高处用专用注水器逐袋注水,每袋注水0.4—0.75千克。第一次注水后,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3—4次。

姬菇病害防治

姬菇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杂菌是粘菌,发现后应及时将染有粘菌的菌包处理掉。主要虫害是菇蝇和红蜘蛛,可用25%杀菌酯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也可用磷化铝进行熏杀。在防治害虫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农药喷到菇体上,故应在未出菇前或采菇后用药。

姬菇采收加工

当一丛姬菇中最大的菇伞达到28—30毫米时,为该丛菇采摘的最佳时期。采菇后剪去带培养料的菇脚,然后逐根撕开姬菇,按级分别放置,如售鲜菇即可装袋出售。如盐渍需及时煮熟,并按每公斤熟菇加0.4千克食盐的比例混匀装入大罐中盐渍,一般15天后即可出售。

姬菇技术要点

其栽培方法和程序与平菇完全相同,成功栽培的关键在于创造子实体多发生、多分化的环境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①原基分化阶段要尽量制造温差,促使原基大量出现和分化,以实现群体增产。最好温差达到10℃左右。
②原基开始分化,出现钉头状或珊瑚状时,每天要喷雾状水,并适量通风,促幼菇健壮,当幼菇长至2厘米左右长停止温差刺激,空气温度不要超过18℃,以8~15℃最好。在这一温度条件下,2~3天即可采摘。
③要及时采摘,否则菌盖将迅速伸展。
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宁晋县、冀州,四川金堂清江镇的为原种姬菇,其它地区菌盖或偏颇或内部凹陷,是变种,商业价值不大。
姬菇是一种我国少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售价4-6元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0%。

品种差异

姬菇是独特品种,温度湿度光照都不同于平菇栽培,而且营养成分差异很大,由于姬菇脱销,一些地区用平菇仿冒姬菇出售,而且宣称姬菇是玉蕈,导致人们产生姬菇是平菇的错觉,这是典型的概念欺骗,影响了人们认识。特此更定并附上姬菇、平菇、玉蕈(真姬菇)的对比照片【日本友人提供】
姬菇生长初期(冬菇照片)
姬菇成熟期(冬菇照片)
平菇的生活史
白玉蕈
斑玉蕈(真姬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