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分类
    秦菜
  • 调料
    盐等
  • 辅料
    葱、姜等
  • 中文名
    葫芦鸡
  • 主要食材
    净嫩母鸡
  • 制作工序
    清煮、笼蒸、油炸三道工序
葫芦鸡是陕西西安市的传统名菜,始于唐代。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时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时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整形,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菜籽油烧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用手勺拨动,至鸡是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沥油,随即盛盘中,上桌时另带小蝶花椒盐佐食。 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饱和脂肪酸。 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

菜品典故

相传,葫芦鸡始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陟的官厨。据《酉阳杂俎》和《云仙杂记》记载:韦陟出身于官僚家庭,凭借父兄的荫庇,贵为卿相,平步官场。此人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有“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人郇公厨”(韦陟裘郇国公)之说。有一天,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办法制出,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慑于韦陟的淫威,其他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这时,韦陟才满意。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葫芦鸡”。其制作方法一直流传下来。
葫芦鸡的传统选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一公斤左右,肉质鲜嫩。制作时,经过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后笼蒸,再油炸。蒸时将煮过的鸡放人盆内,加酱油、精盐、葱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汤,入笼蒸熟。油炸技术要求严,菜油烧八成熟,将整鸡投入油锅,用手勺轻轻拨动,炸约半分钟,至鸡成金黄色,立即用铁笊篱捞出淋净,随即放人菜盘上桌。另带一碟花椒盐佐食。

材料准备

主料:净嫩母鸡一只(1000—1500克)。
调料:桂皮10克,花椒10粒,八角2个,草果2个,丁香5克,良姜5克,葱段10克,姜块5
克,酱油100克,绍酒25克,冰糖10克,精盐35克,花椒盐20克,鸡汤1250克,菜籽油1500
克(实耗150克)。

注意事项

1.炸鸡前,应刺破眼睛,沥干水分,防止入油爆炸。
2.炸鸡时,开始用热油炸,以保持主料的完整形态。中途改用温油炸,
以使油逐渐渗入主料内,炸成外焦里嫩。

八宝葫芦鸡

1、“八宝葫芦鸡”是川莱传统技艺中的工艺名菜,以整鸡脱骨法去鸡骨,在鸡腹内酿入四川特产的圆糯米、鲜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实、香菌、莲子、百合等八种馅料,精工制成葫芦形,蒸熟后装盘。饰以用胡萝卜、莴笋制成的双色小葫芦围边,成菜形如葫芦,鸡肉嫩,馅心糍糯疏散,滋味咸鲜香醇。
2、“八宝葫芦鸡”亦可以鸭代鸡,名曰“八宝葫芦鸭”。另法,鸡蒸晾凉后,过油炸成金色,配椒盐上桌,名“椒盐八宝葫芦鸡。”本品为中国菜式典型代表之一,技法重刀工,整鸡脱骨,花色造型,形似葫芦;酿法填馅,八宝有香有粘,有脆有鲜,味美多样,荤素同食,深受群众欢迎,风行全国,南北皆有,或炸或不炸,八宝投料因地小有不同,或名“八宝鸡”、“布袋鸡”,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香酥葫芦鸡

类别:四川菜 营养不良食谱 补虚养身食谱 老人食谱
工艺:炸 口味:咸甜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童子鸡800克
辅料:口蘑100克海参(水浸)150克鱼肚100克火腿100克冬笋150克莲子50克 糯米150克
调料:胡椒5克 味精2克 盐25克 料酒25克 姜15克 大蒜(白皮)15克 大葱20克 白砂糖5克 醋15克 香油10克菜籽油100克椒盐35克
烹饪方法:
1、鸡洗净后整鸡去骨,码味半小时;
2、水发海参、火腿、冬笋、莲米、糯米、鱼肚制成咸鲜味馅料;
3、瓤入码好味的鸡腹内,捆成葫芦形,出一水后上笼蒸软;
4、 生菜拌成糖醋味待用;
5、 将蒸软的鸡取出,搌干水分,入七成油温的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时取出;
6、随椒盐味碟和糖醋生菜配食即可。
制作提示:
1、 瓤好馅的鸡出水时应用炒勺和炒瓤用力挡压,防止翅,腿爆出,影响成形;
2、本品有油炸过程,菜油500克;
3、 炸时油温应略高些,以增加鸡皮酥脆程度。
健康提示:
1、本菜荤素搭配适宜,营养丰富;
2、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无机盐、多种酶等营养物质,是滋补除虚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