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普通白菜
  • 拉丁学名
    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var.communisTsenetLee
  • 别称
    小白菜,青菜,油菜,鸡毛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五桠果亚纲
  • 白花菜目
  • 十字花科
  • 芸薹族
  • 芸薹属
  • 芸薹
  • 亚种
    小白菜
  • 分布区域
    中国各地
  • 外文名
    BabyBokChoy
小白菜(学名:普通白菜)拉丁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在英语中,小白菜按粤语“白菜”发音译作bok choy(或pak/buk choi),而大白菜则是napa cabbage。

蔬菜特性

【基源】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的变种。多生长于土壤肥沃疏松的向阳地。为我国原产,今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菘(《名医别录》),菘(《千金要方·食治篇》),白菜(《饮膳正要》),青菜(《日用本草》),江门白菜(《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油菜、普通白菜(《中国蔬菜品种志》),不结球白菜(《食用蔬菜与野菜》)。
【性味】味甘,性凉。
1.《名医别录》:“味甘,温,无毒。”
2.《千金要方·食治篇》:“味甘,温,涩。无毒。”
3.《食疗本草》:“性冷。”
4.《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5.《滇南本草》:“丛本:味甘,性平。范本:味甘,性凉。”
6.《医林纂要》:“甘,辛,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小肠经。
《中医食疗学》:“归肠、胃经。”
【功用】消食利肠,生津止渴,化痰止嗽。适宜于脾胃不和,食积,便秘,小便不利,消渴,心中烦热,肺热咳嗽,酒醉不醒,疮毒者食用。小白菜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清肝的作用。
1.《名医别录》:“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
2.《本草拾遗》:“去鱼腥。”
3.《四声本草》:“消食下气,治瘅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
4.《滇南本草》:“主消痰,利小便,止咳嗽,清肺热。”
5.《本草从新》:“和中,利小便。”
6.《随息居饮食谱》:“养胃,解渴生津。”
7.《医林纂要》:“煮汁,除烦热,醒酒。”
【服食宜忌】素体脾胃虚寒易泄泻者慎食;服用甘草、白术、苍术等药者忌食。
1.《本草经集注》:“服药有甘草而食菘,令病不除。”
2.《日华子本草》:“多食发皮肤风瘙痒。”
3.《本草图经》:“多食过度,唯生姜可解其性。”《大观本草》)
4.《饮食须知》:“有足疾者忌食……服苍白术者忌之。”
5.《本草纲目》:“气虚胃冷人多食,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
6.《随息居饮食谱》:“鲜者滑肠,不可冷食。”
【成分】可食用部分达81%。每100g含能量63kj、水分94.5g、蛋白质1.5g、脂
肪0.3g、膳食纤维1.1g、碳水化合物1. 6g、胡萝卜素1680μg、视黄醇当量280μg,硫胺素0.02mg,核黄素0.09mg、尼克酸0.7mg;维生素C 28mg、维生家E 0.7mg;钾178mg、钠73.5mg、钙90mg、镁18mg、铁1.3mg、锰0.16mg、锌0.35mg,铜0.06mg、磷26mg、硒1.06μg。
小白菜是普通白菜的俗称,由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演变而来的白菜亚种,是不结球白菜的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
英文名:bok choy、Pak-choi(按粤语发音),Chinese mustard,Chinese white cabbage.
小白菜性喜冷凉,又较耐低温和高温,几乎一年到头都可种植、上市。但如果从适口性、安全性和营养性看,一、二、三月则是小白菜消费的最佳季节。冬季温度较低,小白菜的碳水化合物转为糖,油脂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含量增加,从而提高耐旱能力。对消费者来讲,更富营养性,使用起来软糯可口,清香鲜美,带有甜味。
小白菜可煮食或炒食,亦可做成菜汤或者凉拌食用。小白菜所含营养价值成分与白菜相近似,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等。其中钙的含量较高,几乎等于白菜含量的2~3倍。
小白菜性平,味甘。可治疗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等疾病。
小白菜含钙量高,是防治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理想蔬菜。小儿缺钙,骨软、发秃,可用小白菜煮汤加盐或糖令其饮服,经常食用颇有益。
小白菜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泛酸等,具有缓解精神紧张的功能。考试前多吃小白菜,有助于保持平静的心态。
小白菜富含抗过敏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族、钾、硒等,小白菜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患癌症危险性,并能通肠利胃,促进肠管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还能健脾利尿,促进吸收,而且有助于荨麻疹的消退。
小白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清炒或是与香菇、蘑菇、笋等拌炒,小白菜汤有利于减肥;
小白菜一般人皆可食用。尤其适宜于肺热咳嗽、便秘、丹毒、漆疮、疮疖等患者及缺钙者食用。
因小白菜性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小白菜纤维少,质地柔嫩,味清香。小白菜不易生食。烹饪中用于炒、拌、煮等,或作馅心,并常作为白汁或鲜味菜肴的配料。用小白菜制作菜肴,炒、熬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失营养。小白菜包裹后冷藏只能维持2-3天,如连根一起贮藏,可稍延长1-2天。
【食论】小白菜,即《别录》所载上品“菘”,菘是由“葑”分化而来,《诗经》云:“采葑采菲。”青菜(小白菜)即《新修本草》所记载的“白菘”。清代医家俞嘉言认为:“白饭青蔬,养生妙法。”王孟英在其《随息居饮食谱》中亦云:“荤素咸宜,蔬中美品。”又民间流传有养生谚语如“青菜豆腐保平安”,“三天不吃青菜会生火”等,可见小白菜无论是作为蔬菜还是养生之物,均有较高价值。小白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 C 在体内可形成一种“透明质抑制物”,能使癌细胞丧失活力,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蔬菜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特点,白菜可分为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各包括不同类型品种。品种分类
①秋冬白菜: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品种多。株型直立或束腰,以秋冬栽培为主,依叶柄色泽不同分为白梗类型和青梗类型。白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南京矮脚黄、常州长白梗、广东矮脚乌叶、合肥小叶菜等。青梗类型的代表品种有上海矮箕、杭州早油冬、常州青梗菜等。
②春白菜:植株多开展,少数直立或微束腰。冬性强、耐寒、丰产。按抽薹早晚和供应期又分为早春菜和晚春菜。早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亮白叶、无锡三月白及青梗的杭州晚油冬、上海三月慢等。晚春菜的代表品种有白梗的南京四月白、杭州蚕白菜等及青梗的上海四月慢、五月慢等。
③夏白菜、夏秋高温季节栽培,又称“火白菜”、“伏菜”,代表品种有上海火白菜、广州马耳白菜、南京矮杂一号等。

阳台种植

小白菜是芥属栽培植物,茎叶可食,常作一年生栽培,它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
小白菜阳台种植第一步、材料准备
所需材料:种子、菜园土、腐叶土、有机肥、栽培容器、竹签、喷壶、小耙
a、品种选择:一般白菜的品种都可以用来盆栽。
b、栽培土的选择:营养土以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为宜。一般用菜园土、腐叶土加有机肥按一定比例混配。
c、栽培容器 :可以用浅的花盆、木盆、泡沫塑料箱等,一般栽种单株的容器深度以15-20厘米,也可以在天台上用砖砌成栽培槽。
小白菜阳台种植第二步、播种育苗
a、小白菜可直接播种,也可育苗移栽。可先将种子浸泡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再置于常温的水中浸泡6~8小时。
b、待种子快浸泡好时,将营养土装入容器内并整平,用喷壶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再在覆盖一层1cm细土即可。
小白菜阳台种植第三步、入盆
a、需要进行分苗移栽的,小苗4片叶时进行移栽入盆。
b、入盆前先将花盆洗净,盆底垫上瓦片,装入营养土至盆沿3~4cm为宜。间隔10cm左右挖好5~7cm深的穴。
c、用竹签小心挖出白菜苗,栽植时将根系垂直,舒展栽在穴内,将植株扶正,埋好即可。
d、栽后浇足底水
小白菜阳台种植第四步、日常管理
a、光照条件:小白菜喜温暖湿润环境,栽培时可以放在楼顶天台、阳台等阳光充足的地方。
b、移栽后缓苗前要保湿、保温、遮阴,4-5天后逐渐见阳光,即可缓苗。
c、施肥管理:在生长期内伴随浇水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宜。
d、在播种后20-40天即可采收食用。
小白菜阳台种植第五步、注意事项
a、浇水以早晚进行最好,不可以在过热的中午浇水,浇过水后待水渗入土壤不黏时,用小耙松松土。
b、南方全年可播种,但夏季温度高不宜生长,以春秋播种最佳;北方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种,冬天在室内也可以,但生长期会加长。

栽培技术

小白菜制度季节

蒜头白、瓢儿白等小白菜8-11月均可以播,乌塌菜耐寒不耐热,不宜早播,一般10-11月播,雨季播种虽能生长,但品质差。红菜苔早熟种7-8月播,晚熟种9-10月播,菜心适温范围较广,4-10月均可以播,但以8-9月播的品质好。

小白菜播种育苗

小白菜类型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生长期短,植株矮小的多行直播。早熟种对温度反应敏感,生长发育快,要预防未熟抽苔,中晚熟种对温度要求较严,又不宜过早播种。秋冬播用种量0.75-1公斤/亩,夏秋播要1.5-2公斤,可以撒播也可点播,间拔采收。定植或留苗距离秋季20-24厘米,冬季15-18厘米。

小白菜田间管理

小白菜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弱,生长期短,直播定苗后及移栽成活后应及时追肥,以后隔10-15天再施一次追肥,用尿素15-20公斤。追肥要结合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常见病虫害

常见虫害
斜纹夜盗虫、纹白蝶、黄条叶蚤、蝇虫、,蚜虫、蓟马
常见病害
根肿病
【发病特征】:
主要危害地下根部,因受病菌的刺激造成细胞增生和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地上部分初期多不明显,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轻则表现缺肥状,重则叶片萎垂至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根肿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最适温度为18~25度,最适土壤持水量为70%,最适酸碱度为5.4~6.5,病原主要通过感病菜苗或带菌泥土传播,田间则通过雨水、灌溉水、线虫、昆虫农具和人畜等传播。
【防治方法】:
(1)实施检疫。
(2)实行水旱轮作。
(3)在定植前用1%石灰水作定根水和成活后继续淋施1~2次。
(4)生长期用菌根消一包兑水150市斤淋湿。
白粉病
【发病特征】: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褪绿黄斑,不定形,分界不明显;相应的叶背出现不定形白斑,边缘界限亦不明显。随病情的发展,病斑数目增多和扩大,并互相连合成斑块,斑面粉状物症状越来越明显,严重时覆盖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外观像被披了一层面粉故而得名。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有阶段性和无阶段性两种。在寒冷地区,病菌以有性阶段子实体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并成为第二年病害初浸染源。在次侵染源则为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
【防治方法】:
(1)适当补充磷钾肥,补充叶面肥,增强植株抵抗力。
(2)发病初期连续喷施金世纪或60%菌可得100倍液。

病虫害防治

一、霜霉病
各播期均可发生。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用雷多米尔600—800倍液、达科宁500 —600倍液喷洒。
二、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及叶柄。叶片染病,初生灰白色或褪绿水渍状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灰褐色斑,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叶柄染病,形成长圆形或纺锤形至梭形凹陷,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常有赭红色粘质物。该病属高温高温型真菌病害,7—9月为发生适期,高温天气下阵雨易发病。
菜心以叶片染病为主,而小白菜的叶片、叶柄均可染病。炭疽病在夏季各菜场均普遍发生,且传播速度极快。
【防治方法】:种植前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高畦种植,及时清除病叶,避免种植太密不通风;用叶斑净1000倍液或施保功1500倍液喷施,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丝核菌叶片腐烂病
6—8月高温多雨天气发生最盛,危害叶片,初呈水烫状湿腐病斑,扩大后变为不规则形,干燥后为灰白色,在湿腐处密布蛛网菌丝体,后变为棕褐色的菌核。该病易传染蔓延。
【防治方法】: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液喷洒。
四、软腐病
属细菌性病害,多从伤口入浸,初呈半透明水渍状,2—3天后变成灰色或褐色,表皮稍下陷,上面有白色细菌粘液,腐烂后放出特殊臭味。在高温多雨情况下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尽可能与水稻或瓜豆类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避免偏施氮肥;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喷洒。
五、病毒病
苗期受害,病叶会发生畸形,严重的生长受阻,植株矮化,影响产量和品质。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种植前施足有机肥,消灭蚜虫传染源,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采用直播栽培。

选购储存

◎新鲜的小白菜呈绿色、鲜艳而有光泽、无黄叶、无腐烂、无虫蛀现象。在选购时,如发现小白菜的颜色暗淡,无光泽,夹有枯黄叶、腐烂叶,并有虫斑,则为劣质小白菜。
◎鲜嫩的小白菜适宜在0度左右的条件下贮藏,贮期3~4周,但随着温度上升贮期急速缩短,在25度常温下只能贮藏1~2天。空气湿度以85%~90%为宜,可防止叶片凋萎、黄化,但不能有凝聚水,否则将加速腐烂。

文献

Brassica chinensis L. (1755), (1759); Bailey (1922)*, (1930)*; Merr. et Chun (1940); Cheo (1948); 广州植物志 (1956);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1959)*; 北京植物志 (1962)*; 海南植物志 (1964)*; "图鉴" (1972)*; 秦岭植物志 (1974); 湖北植物志 (1979)*; 东北草本植物志 (1980)*; C. Y. Wu (1984); 中国植物志 (1987); X. L. Yang (1988).Brassica napus L. var. chinensis (L.) O. E. Schulz (1919); Lauener (1965); B. campestris auct. non L.: Forb. et Hemsl. (1866), p. p.; B. antiquorum Lévl. (1907), (1916); Bailey (1922).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