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褐藻门
  • 植物界
  • 角叉菜
  • 杉藻科
  • 藻类红藻门
  • 亚 科
    杉藻科
  • 别 称
    鹿角菜
  • 二名法
    龙须菜
  • 英文名
    Carageen
  • 中文学名
    角叉菜
  • 分布区域
    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
  • 拉丁学名
    ChondrusocellatusHolmes.
角叉菜(别名:鹿角菜),属褐藻门,杉藻科,角叉菜属,青岛人叫龙须菜,自然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中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角叉菜不仅是卡拉胶生产的重要原藻,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药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形态特征

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强韧。丛生,高5-12cm,基部亚圆柱形,逐渐向上则扁压成楔形,上部叉状分枝2-7次,腋角宽圆,扇形,扁平,顶端舌状或二裂浅凹,钝形,边全缘略厚,或有简单分叉、楔形、舌状、短或长的小育枝。髓部由许多纵走与表皮平行排列的长形藻丝组成。四分了解子囊散布于分枝上部的两面,呈不规则的圆点状。成熟的囊果椭圆形,于藻体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着器壳状。[1]

生长习性

生于高潮带到低潮带岩石上或风浪较平静的中潮带石沼中。

分布范围

自然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1]

主要价值

制作指导
沸水中加少许食用碱煮10分钟,立即将龙须菜用自来水漂洗干净,放在自来水中浸泡,吃的时候随用随取。严禁将龙须菜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中,因为热水会溶解龙须菜中的植物胶体,使龙须菜融化成胶水造成浪费,泡好的龙须菜凉拌、炖、炒均可。由于鹿角菜含有大量植物胶质,在受热后容易融化,通常大多制作凉拌菜,炖、炒菜较少。
鹿角菜炒鸡蛋、炒肉丝均是风味独特的家常菜,也可以与其它蔬菜混合食用。
海萝科植物海萝、鹿角海萝的藻体。又称猴葵、鹿角、赤菜、红菜、胶菜、石花菜。前者,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后者,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夏、秋季采收。晒干,用时洗净。
雪域山珍
不同于海藻类角叉菜,鹿角菜的另一品种,是生长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雪山淡水野生藻类,因形似鹿角而得名。用水浸泡后变新鲜翠绿,晶莹剔透,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功能和吸附作用,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对肠胃道疾病、糖尿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有扶正祛邪之功效,久食可增强体质,防止男女肾气亏损,精力不佳以及溃烂等病。生长于青海海拔3000米的森林地带苔藓丛中,主要分布在中国甘肃、青海等地,是现存最原始的植物之一。
食用方法
一、云片鹿角菜
类别:山东菜 糖尿病食谱 高血压食谱 高脂血症食谱 防癌抗癌食谱
工艺:蒸 口味:咸鲜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鹿角菜150克 火腿100克 玉兰片100克
辅料:黄瓜50克 绿豆25克
调料:盐5克 黄酒15克 味精2克 淀粉(玉米)5克 鸡油5克
烹饪方法
⒈ 炒锅内放清水绿豆,用旺火烧沸后,捞出绿豆;
⒉ 淀粉(5克)放碗内加水调出湿淀粉(10克)待用;
⒊ 黄瓜洗净切去瓤留黄瓜皮备用;
⒋ 将鹿角菜先放入绿豆汤中氽一下,然后放入清水中泡1小时,捞出控干水分;
⒌ 将鹿角菜、火腿、玉兰片、黄瓜皮均片成抹刀片,鱼鳞状正面朝下间隔整齐地摆在碗中,清汤150毫升、味精、黄酒,食盐调匀浇入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取出,滗出汤汁扣在盘内;
⒍ 将滗出的原汤倒在炒锅内旺火烧开,以湿淀粉勾芡,淋入鸡油,浇在菜面上即成。
二、菖蒲鹿角菜
类别:神经衰弱食谱 工艺:拌 口味:原本味 食用:佐餐食用
主料:鹿角菜100克 石菖蒲10克
调料:盐2克 味精1克 醋3克 香油1克
烹饪方法
⒈将鹿角菜、石菖莆同放锅中,加水略煮一下停火;
⒉浸泡半小时后,将鹿角菜、石菖蒲捞出,切成段,放入盘中;
⒊调入精盐、味精、醋、香油,再淋加原浸泡液少许,拌匀即可。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⒈ 适合咽喉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闪挫扭伤、直肠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贫血、便秘者食用;
⒉ 男子不可经常食,否则发旧病,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痛,面色不好。

植物研究

总糖含量较高, 均达到50%以上, 粗脂肪含量极低, 粗蛋白含量较高, 故角叉菜属于低脂肪、高蛋白植物, 具有好的应用价值。
卡拉胶是角叉菜中一种重要的多糖类成分, 为一种亲水胶体, 主要由半乳糖硫酸酯钾、钠、镁和钙及具有3, 6-脱水半乳糖共聚物组成。通常是用热水提取、醇沉淀后制得。角叉菜中的卡拉胶主要为λ-卡拉胶和κ-卡拉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