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菌根菌指的是和植物有着相互依赖生存关系的真菌,其真菌菌索向植物根部输送营养,而植物则将氧等养料输送给蘑菇,这种依赖关系使很多蘑菇可以用来培育树苗。
中国有极为丰富的外生菌根菌,已知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苗属、腹苗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马勃属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
试验表明;利用外生菌根可使树木提前4~5年成材。另外,对外生菌根菌及其菌根关系的研究对进一步驯化野生食用菌,扩大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也具有实际意义。
【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
【来源】真菌门、担子菌纲、蘑菇目、蘑菇科、双胞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 Sing,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于秋季雨后发生在菜园、田野、庭园等处。分布于各地。
【栽培】室内栽培在马粪稻草培养料上。
【考证】该品首见于《饮膳正要》,曰:“甘,平,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说明在元代对食用蘑菇缺乏认识,尚难与类似的有毒蕈类明确鉴别。
1.《日用本草》云:“味甘,平,无毒,河南所产者佳,余俱有毒,损多益少。”
2.《医学入门·本草》云:“可食,无甚益损。”纠正了上述蘑菇“有毒”、“损多益少”的说法,从而与有毒菌类区别开来。
3.《品汇精要》始载蘑菇形态:“蘑菰乃蕈之属也,苗高二三寸,中空而轻脆,其色黄白,五、六月多生湿处,今入诸汤中食之甚鲜美……”
上述描述与蘑菇属(Agaricus)子实体相似。可以认为,古代蘑菇药用有可能混杂其他菌类,明代以后主流品种应和今蘑菇用药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