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申报地区
    山西省闻喜县
  • 中文名称
    闻喜花馍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批准时间
    2008年
  • 遗产类别
    传统美术
  • 遗产编号
    Ⅶ-53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制作方法

闻喜花馍原料

闻喜花馍的制作原料以北垣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是最正宗的。闻喜县北垣地处峨嵋岭腹地,此地盛产的小麦生长期比别处长数十天,生长周期长,粒大饱满,麦质优良。用此地小麦面做出的馍,清香筋道、营养丰富,吃在嘴中,甜中带香。不仅要用北垣麦子,同时要用北垣的水。

闻喜花馍工具

擀杖、筷子、竹签、剪刀、梳子、菜刀等

闻喜花馍制法

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

闻喜花馍操作

1、选好原料后进入揉面的程序。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时,取前两遍的,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
2、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揉面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要光滑而有弹性。可在和面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这样花馍不易干裂。
3、“醒馍”,即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
4、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需注意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
5、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可使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