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姜虫 介绍

姜虫简介

主要成分:含脂肪及蛋白质,据报告此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
英文名:White silkworm
别名:白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姜虫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姜虫炮制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

姜虫功能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1.《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
2.《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未之,封疔肿,根当自出。
3.《药性论》: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
4.《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
5.《本草图经》:治中风,急喉痹,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
6.《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
7.《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症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8.《本草正》:治小儿疳蚀,牙龈溃烂,重舌,木舌。
9.《玉楸药解》: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口噤牙疼,瘾疹风瘙;烧研酒服,能溃痈破顶,又治血淋崩中。

姜虫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姜虫注意

1.《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姜虫附方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5.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6.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7.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8.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及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9.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0.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1.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12.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13.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14.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15.治喉痹失音瓜蒌皮(炒)、厘蚕(炒)、甘草簿(炒)各二钱。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疑难杂避症简方》)
16.治小儿身上皮肤如蛇皮之鳞 白僵蚕去丝嘴为末,煎汤,适温暖浴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相关频道: 姜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