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的仁。秋季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或以制霜用。

瓜蒌仁药材性状

栝楼:果实呈卵状扁平椭圆形,长11~16mm,宽6~12mm,厚2~3.5m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边缘有一圈沟纹,顶端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剖开后可见内种皮膜质,色灰白至灰绿色,含两片黄白色子叶,富油性。
双边栝楼:种子呈矩状椭圆形,极扁平,略粗糙,长15~19mm,宽8~10mm,厚2~3mm。表面棕褐色至紫棕色,沟纹明显而靠内。顶端较宽。
瓜蒌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瓜蒌仁性味归经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瓜蒌仁功能主治

古籍摘要:《本草纲目》卷十八: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蒌仁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有致泻作用。

瓜蒌仁鉴别用药

栝蒌根(即天花粉)栝蒌实(即瓜蒌仁)栝蒌根实俱苦寒,李氏谓根甘微苦酸微寒,实甘寒,辨之致审。草木之根艹亥,其性上行;实则性复下降。栝蒌根能起阴气上滋,故主燥热之烦渴;实能导痰浊下行,故主粘腻之结痛。此张氏之说至允,用二物者当作如是想。栝蒌根与葛根同主消渴身热,而仲圣治痉,则一用葛根,一用栝蒌根何故?盖无汗而小便反少,气冲口噤,是风寒湿之邪,相搏于太阳阳明之交而不解,用葛根则能随麻黄辈散之于外。栝蒌根无解表之长,而证是身体强几几然,俾与桂芍诸物养筋脉则适相当,此其所以攸异也。栝蒌根本治热治渴,乃牡蛎泽泻散并不言渴,而其所伍者为泻水之物,是大病差后,虚热不免,而水去则阴复伤,以栝蒌根润液而补虚,除病即兼善后也。栝蒌瞿麦丸,上虽为渴而下则有寒,下寒故膀胱不利而水蓄,水蓄于下则阳浮于上,是渴为标寒为本,故以薯附温肺肾而化气,苓麦泄下蓄之水,栝蒌根止阳浮之渴。不用膏知者,以渴非实热也。栝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导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盖其性柔,非济之以刚,则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汤则有连夏,栝蒌薤白等汤则有薤酒桂朴,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用其所长,又补其所短也。

瓜蒌仁瓜蒌仁汤

方剂名称:瓜蒌仁汤
药物组成:瓜蒌霜10克,米仁10克,川贝母(去心)半钱,天门冬(去心)7.5克,金银花7.5克,麦门冬(去心)7.5克,百合7.5克,甘草节1.5克,桑白皮(蜜炙)5克,桔梗5克。 加减:久而不敛,加白及、阿胶,去桑白皮;寒月加款冬花、紫菀;夏月加生地、牡丹皮。
处方来源:《古今医彻》。
方剂主治:肺痈。咳唾稠痰,腥秽如脓,黄赤间杂,甚则咳出白血,手掌干涩,皮肤不泽,脉数而疾。

瓜蒌仁瓜萎仁霜

取净瓜蒌仁除去外壳,碾成泥状,用粗布包裹,蒸热,压榨去油,反复操作,至去尽油为度,研细过筛即得。
[成分]果皮含三匝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约26%。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用]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咳嗽,肺痈吐脓,胸痹胁痛,结胸,乳痈,肠燥便秘等症。
[处方名]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炒瓜蒌皮、炒瓜婪仁、瓜蒌仁霜
[保贮]密封保存,防霉蛀,仁尚须防鼠食,走油。
[注意]反川、草乌。

瓜蒌仁现代应用

1.胸腔肿瘤:有人报道,重用全瓜萎仁180克,配伍生苡仁、黄芪、茯苓、丹参、半夏、穿山甲等药治疗纵隔恶性肿瘤,效果满意.
2.肺癌:有人用栝楼配紫河车、夏枯草、百合、山豆根等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肺癌,结果,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例。
3.食管癌:有人报道,以瓜蒌仁为君药,配丹参、半枝莲、莪术等,或配浙贝、清半夏、橘红等治疗晚期食管癌气滞血瘀型和痰湿凝结型,每日1剂,煎药液400ml,昼夜频服,60剂为1疗程,疗效好的改汤剂为散剂,每次服10g,每日2次,疗效差的坚持服汤剂2疗程。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咽下通畅,可进干硬食物。
毒副反应:瓜蒌霜的这些反应较轻。瓜蒌片可使个别病人月经过多。还有人报道用瓜蒌注射液静滴413例,有7例发生副反应,表现症状有胸闷。血压下降、下腹疼痛、畏寒、低热、头晕等。但所有肌注者无不良反应。

瓜蒌仁相关信息

1.据调查,目前商品瓜蒌的品种有十多种,全国使用最多的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大子栝楼T.truncataC.B.Clarke在广西、云南等省使用;大苞栝楼T.bracteata(Lam.)Voigt在贵州,云南及两广地区使用;前者果实长卵圆形,长15—18cm,宽1.5-2cm,厚O.4-0.6cm,一侧略凸出,沿边缘一圈不明显棱线。后者果实倒卵状椭圆形,长8—9cm,宽4.5-7cm,表面深橙红色,果顶稍窄,花柱残基长约O.4cm;种子长方至矩状椭圆形,种脐端扁圆形黑色,另端方形或微凹。
2.江浙一带有以同属植物王瓜T.cucumeroidesMaxim.的果皮、种子,分别混作瓜蒌皮和瓜蒌仁药用。其成分及功效与栝楼有明显区别,不能混淆.须加鉴别:
王瓜皮:为横切成两半球形壳状,颇似小帽,直径约4cm,表面黄色,内面类白色,质脆,折断面薄如纸,整齐不分层,气微味淡.
王瓜子:呈长方十字形,两端各有一圆形的凹陷或成小孔,中间围有一个
宽环,俗称“玉带缠腰”。表面粗糙,有小颗粒状突起。气微味苦。
3.瓜蒌皮、仁,功用稍异。皮长于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炒后缓减寒性,宜于兼卑虚便溏者;蜜炙又能润肺止咳。仁以润燥涤痰、滑肠通便为优;生用可致恶呕,炒用则去其弊;制霜油性大减,痰嗽咳逆兼便溏之症投之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