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药名:油桐子(《纲目》)
【异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
选方
①治瘰疬:桐油树子磨水涂,再以一、二个和猪精肉煎汤饮。不可多用,宜多服数次。(《岭南采药录》)
②治疥癣:油桐果捣烂绞汁敷抹。
③治烫伤:油桐果捣烂绞汁,调冬蜜敷抹患处。
④治锈铁钉刺伤脚底:鲜油桐果和红糖捣烂敷贴。(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脓疱疮:嫩油桐果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丹毒:油桐壳焙焦,研细面,香油调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⑦治大小便不通:桐油树种子一粒。磨水服,大约半粒磨水一两。(《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2.《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
3.《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催吐、镇咳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毒疮、疥癣。
4.《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治疥癣、烫伤。
不良反应及治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油桐,种子最毒,树叶和树皮次之,新鲜的毒性较剧。中毒症状:误食后半至四小时内发病,轻度中毒表现为胸闷,头晕;一般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出汗,血性大便,全身酸痛无力,呼吸困难,抽搐,因心脏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速洗胃,导泻;服蛋清或面糊;饮大量糖水及淡盐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如抽搐可用镇静剂;如循环衰竭可用强心兴奋剂等对症治疗。民间解毒法:方一、食红糖糯米稀饭;方二、大量饮盐水;方三、甘草一两煎水饱饮。
中药化学成分
各地产的油桐子的一般组成虽有差异,但总的说,种子含油约35%,种仁含油约50~61%。另一报道,果实含粗脂肪61.500%,粗蛋白质16.569%,水分3.742%,大部分的糖为非还元性糖,此外又含戊聚糖6.68%。油桐子榨油后的桐饼,尚含油3.1~6.6%,又含氮2.12%,磷1.13%。因含有能引起动物胃肠炎的毒性皂甙,故不作饲料而常用力肥料。此种有毒成分在油中溶度小,故桐饼的毒性远比桐油为大。据说,在70~100℃久热或在高压蒸气中2小时,该毒性成分能被破坏,但可能还含其他毒素。种仁中蛋白质种类尚少研究,其能溶于水者,可能为一种磷糖蛋白质;又用稀盐酸、10%食盐水、0.2%氢氧化钠,曾分别分出几种蛋白质。桐饼蛋白质的组成氨基酸以精氨酸(10.87%)、缬氨酸(8.33%)、亮氨酸(7.57%)和苯丙氨酸(7.28%)等为多。同属植物Aleuritesmontana的种子组成及其所产的油,都与油桐极相似。此植物的油名木油(Woodoil),国际上常称为中国木油,而油桐所产的油名为桐油(Tungoil)。由于此二种油性质相似,故常混淆不清。木油中的桐酸含率为75%,比桐油的77%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