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价值

此菌分布极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幼嫩时可以食用,也有生食,有甜味,炒食另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在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此菌可加工药用,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收集(孢子粉)炼蜜丸,备用。其性寒、味甘,利肝脏益肝胃和解毒作用。又治神精衰弱,小儿疳积。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生产一种异生长素,吲哚乙酸,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

药物价值

药名:玉米黑粉菌
来源:为菌类植物药黑粉菌科玉米黑粉菌的全草。功效:益气养阴,补气安神,补中解毒。
主治:用于血虚、或津液不足,口干舌燥,或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者。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用于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或食物、药物中毒者。
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肝、胃、大肠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
别名:玉米黑霉、棒子包(辽宁)、稔头(《植物名实图考》)
动植物资源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拉丁名:原植物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ola.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蚓哚乙酸、黑松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