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 拉丁学名
    Puerarialobata(Willd.)Ohwi
  • 别称
    葛藤、甘葛、野葛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蔷薇目
  • 亚目
    蔷薇亚目
  • 豆科
  • 亚科
    蝶形花亚科
  • 菜豆族
  • 葛属
  •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各地,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亦有分布
  • 命名者及年代
    (Willd.)Ohwi,1947
葛〔拉丁学名: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圆柱状,叶互生,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7-8月开花,8-10月结果。

繁殖方法

⑴种子繁殖
3-4月播种。种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点播,按行株距50-60厘米挖浅窝,每窝播种4-5粒,再施入人畜粪水,最后盖3-4厘米厚的细土。
⑵压条繁殖
当夏季生长繁茂时,选健壮枝条,用波状或连续压条法,将葛藤埋入土中使其生根。生根以后,施清淡人畜粪水,并勤除杂草,待次年早春末萌发以前,剪成单株,挖起栽种。栽前按行株距50厘米开穴,穴径27厘米,深20厘米,填入堆肥,上盖一层薄土,每穴1-2株,栽后填细上压紧。
⑶扦插繁殖
在早春未萌发前,选择节短、生长1-2年的粗壮葛藤,每2-3个节剪成一段,每穴扦插2-3根,插条入土一端以成环状或半环状平卧穴中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盖上压紧,再盖一层松土,上面一端留一个芽露出土面,插后及时喷水。
⑷根头繁殖
在冬季采挖时,切下10厘米左右长的根头,直接栽种。

主要价值

茎皮纤维供织布和造纸用。古代应用甚广,葛衣、葛巾均为平民服饰,葛纸、葛绳应用亦久,葛粉和葛花用于解酒。也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葛粉:由葛根制成,浙江省西部城市江山市、四川、江西、湖北、重庆华蓥山地区、安徽大别山区、陕西秦岭地区都有生产。葛粉蕴含丰富的黄酮,对三高,胃病有治疗功效,还可以美容丰胸。
在日本,葛粉被誉为皇家食品。被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在餐馆销售。
安徽省金寨县盛产的野生葛根粉,主要采用人工纯手工制作的葛粉为最佳其黄酮含量超过其他地区同品种葛根广受各地群众青睐。
葛片:功效:清凉、解酒、降压、减肥。
葛花、葛谷:功效:清凉、解酒、降压、治下痢、肠风下血。
葛虫:功效:消食健胃。
葛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葛根药用价值最高。葛根味甘辛、性平,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能,用于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诊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的治疗。
葛粉是从葛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纯天然营养佳品,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肾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润肠道便及醒酒等功能。可以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药典》2010年版 一部,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葛根供药用,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的功能,并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项强、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
葛根素:葛根素是由葛根提取制成,主要剂型有片剂、注射剂等,主要化学成份为皂苷类化合物葛根黄酮,具有提高免疫,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化学成分

根含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4'-甲氧基葛根素(4’-methoxypuerarin),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甙元-7-(6-O-丙二酰基)-葡萄糖甙〔daidzein-7-(6-O-malonyl)-lucoside〕,染料木素(genist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甙元-8-C-芹菜糖基(l→6)-葡萄糖甙〔daidzein-8-C-apiosyl(1→6)-glucoside〕,染料木素-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甙〔genistein-8-C-apiosyl(1→6)-glucoside〕,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PG-2),3’-羟基葛根素(3’-hydroxypuerarin,PG-1),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PG-3),4’-O-葡萄糖基葛根素(4’-O-glucosyl puerarin,PG-6),葛根酚(puerarol),葛根甙(pueroside)A、B,刺芒柄花素-7-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glucosid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glucerol-1-monotetracosanoate),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umarin),5-甲基海因(5-methylhydantoin)及以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 ,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C、A和葛根皂醇B甲酯(kudzusapogenol B methylester)为甙元的三萜皂甙。葛藤亦含有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和β-谷甾醇。甘葛藤根含大豆甙,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甙元及痕量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