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笋瓜 介绍

形态特性

一年生粗壮蔓生藤本;茎粗壮,圆柱状,具白色的短刚毛。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5-20厘米,密被短刚毛;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15-25厘米,近全缘或仅具细锯齿,顶端钝圆,基部心形,弯缺开张,深、宽均约2厘米,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有短刚毛叶脉在背面明显隆起。
卷须粗壮,通常多歧,疏被短刚毛。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长10-20厘米,有短柔毛;花萼筒钟形,裂片线状披针形,长1.8-2厘米,密被白色短刚毛;花冠筒状,5中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长、宽均为2-3厘米,边缘皱褶状,向外反折,有3-5条隆起的脉,中间一条延伸至顶端成尖头,脉上有明显的短毛,雄蕊3,花丝靠合,长5-7毫米,近无毛或仅在基部极疏被短毛,花药靠合,药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3,2裂。果梗短,圆柱状,不具棱和槽,瓜蒂不扩大或稍膨大;瓠果的形状和颜色因品种而异;种子丰满,扁压,边缘钝或多少拱起。

分布范围

笋瓜起源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等国,已播种到世界各地,中国的笋瓜可能由印度引入。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有栽培。

生长环境

笋瓜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为好。

品种分类

笋瓜的品种依皮色分为白皮、黄皮及花皮,按大小分为大笋瓜及小笋瓜。长江流域常用的品种有南京的大白皮笋瓜、小白皮笋瓜、大黄皮笋瓜,安徽的白笋瓜、黄皮笋瓜、花皮笋瓜,淮安的北瓜。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红南瓜,脐边有突起,果皮硬,耐贮藏,放在桌上作观赏用的金瓜,也属于笋瓜。

栽培技术

笋瓜播种育苗

2-5月均可播种,抢早栽培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常温下浸种7-8小时,催芽温度28-32摄氏度,3月中旬开始可以直播于大田。

笋瓜定植密度

在定植前翻耕土壤,多施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如果有机肥不足,每亩加施复合肥50公斤。定植密度要根据栽培目的和管理要求来定,如果目的是抢早上市,采用大棚内吊蔓或搭架栽培,亩栽2000株左右,需要摘除所有侧蔓,只留主蔓结瓜;如果部分整枝,采用吊蔓或搭架栽培,亩栽1000株左右;如果是爬地栽培,粗放管理,亩栽400-500株。

笋瓜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时追2-3次提苗肥水,笋瓜在座果前要适当控制肥水供应,不要出现生长过旺,特别是在大棚内栽培,因温度高,湿度高,植株生长快,节位增长,实际上是徒长,需要用含量15%多效唑10-15克兑水15公斤的比例喷2-3次(5天左右喷一次),喷施多效唑效果好,一是可以控制徒长,二是可以提高雌花率,但一定要注意多效唑的浓度,第一次浓度低一点,根据徒长情况再适当增加浓度,防止一次性浓度过高。如果前期出现雌花多,雄花少,采取人工授粉或使用2、4涂初开雌花。当植株座瓜后应加强肥水供应,隔10天左右追肥水1次,喷“复方金叶肥”1次,这样就会连续座瓜,棚内栽培需人工授粉。

笋瓜整枝打叉

对于搭架或吊蔓高密度栽培,主要是为了抢早上市,提高前期产量,卖上好价钱,必须及时摘除所有侧蔓,只留主蔓座瓜;一般管理,主蔓基部的侧蔓及时摘除,主蔓留3-5条侧蔓,粗放管理可以不整枝。无论是精细管理还是粗放管理,主蔓基部开始结的1-2个瓜(雌花)容易老化,要及时摘除,否则会影响后续结瓜。

笋瓜采收

笋瓜宜食嫩瓜,以200-300克食用最佳,脆爽似冬笋,瓜大、瓜老时品质明显下降,应及时采收嫩瓜,保持优良品质。

病虫防治

白粉病:可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30%悬浮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7天一次,共喷2-3次;茎基腐病用多菌灵或敌克松灌根。
蚜虫:黄板粘杀30-40片/亩。1.5%苦参碱0.5-0.6克/亩,10%溴氰虫酰胺3-4克/亩可兼治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蓟马,5%吡虫啉1-2克/亩,5%啶虫脒0.8-1克/亩,4.5%高效氯氰菊酯2-3克/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