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上等面粉。过去生产烧饼大都用两种面粉,一是济南“成丰面粉厂”和周村“大有面粉厂”的面粉;再是当地加工的面粉。前者面白,后者劲大,各有特色。烧饼面要求和的软硬适度,达到发而不酸,劲大拉不断,方为上乘。(二)馅料好。烧饼馅用鲜猪肉,肥瘦相间,其他配料用章丘大葱,莱芜姜以及脱皮芝麻。(三)火候好。打烧饼的技艺是“三分案子七分火候”。打烧饼须盘砌特制的烧饼炉,用砖垒砌,高约一米八左右,呈正方形边长八十厘米左右(无绝对尺寸),上部垒进一个中型水缸的一半多作炉缸底凿一园口,作添加燃料和贴烧饼的进出口。贴烧饼时先用盐水在炉壁上刷一遍,以增加附着力,否则贴不住容易“滴炉”(即脱落)。燃料最好用无烟、质硬、火力强的“青碘”,这样慢火烤匀,无煤烟味,烧饼出炉喷香四溢。
不知传承多少年的老手艺,老口味,如今的社会这样正宗传统的经典小吃越来越少。相比之下周村的烧饼从实行机械化制作以来,口感、味道大不如前。博山肉烧饼,还是一如既往秉承传统的焦炭炉子制作,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