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杭椒 介绍

介绍摘要

杭椒,果羊角形,长13厘米左右,横径约1.4厘米,平均单果重10克。青熟果淡绿色,果实微辣,老熟果红色。果面略皱,果顶渐尖,稍弯。它既是美味佳肴的好佐料,又是一种温中散寒、可用于食欲不振等症的食疗佳品。

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江浙一代适合春,秋保护地栽培,也可做高山露地栽培。
①秋冬春栽培:黄石地区10月上旬播种,12月上旬定植,翌年3月下旬~6月下旬采收。
②春夏秋栽培: 1月上旬温床播种育苗,4月上旬定植,6月中旬~9月上市。
③秋冬栽培: 6月中旬~7月中旬播种育苗,7月中旬~8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12月上旬采收。
①种子处理: 用55℃水浸种30min,自然冷却后再浸种7~8h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7~8min,洗净后用清水再浸种7~8h,然后在28~30℃条件下保温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②播种: 苗床选在前茬未种过茄果类、瓜类作物的大棚内。浇足底水后,撒0.5%多菌灵药土1~2cm厚,播种后均匀覆盖药土0.5cm,播后覆膜或遮阳网。
③育苗管理: 出苗前保温保湿,白天25~30℃,60%~70%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地膜或遮阳网。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白天18~25℃,夜间12~15℃,防冻害防倒苗、线苗。注意通风换气,多见阳光。
幼苗破心后进行第一次移苗,营养钵10cm×10cm。 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床土下湿上干,过湿时,可适当撒施干细土或苗土,施肥宜用“带色水”(5kg腐熟人粪尿对水1000kg),在土壤变白时追施,夏秋季傍晚浇施,保持土壤湿润。寒冬早春在10~15时浇施。土壤和空气湿度宁干勿湿。
①整地作畦: 选用前茬未种过茄果类的大棚,翻耕前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000kg,6m宽大棚内作畦6条,畦中间沟施复合肥,667平方米施50kg。
②覆膜: 定植前10天左右,冬春栽培覆盖大棚和内棚膜及地膜,提高土壤地温;秋冬栽培扣顶棚加遮阳网和地膜,降温,以利缓苗。
③合理密植: 每畦2行,行距40cm,株距30cm,667平方米栽5000株。冬春栽培中午定植,秋冬栽培在傍晚定植,定植后用稀人粪尿浇足定根水。
①肥水管理:
缓苗后667平方米施稀人粪尿1000kg,或磷酸二铵10kg或NPK复合肥10kg 水1000kg。直到初次采收嫩椒时再视植株长势及土壤干湿情况浇水施肥,一般每采收2~3次,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5kg对水1000kg灌施。遇连续干旱,注意灌“跑马水”。
②整枝、保花保果:
待辣椒发棵后及时摘除根椒以下侧枝。杭椒座果率高,但冷害及弱光等因素易引起落花落果。秋延栽培在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施辣椒灵6~8g(每1g对水6~8kg),切忌将药液喷在生长点和嫩叶上。
③温光管理:
冬春大棚栽培采用大棚 小棚 地膜 草帘四层覆盖。秋延7~9月上旬扣顶棚 遮阳网降温,10月中旬加盖裙膜保温,白天温度25~30℃,夜间12~18℃,注意晴天棚温不能高于33℃,及时揭裙膜通风降温换气。雨雪天注意揭去棚内覆盖物,透光换气。
杭椒主要采收果长5~6cm的嫩椒上市,为了提高产量需及时采收,包装整齐上市。
苗期病害为猝倒病、立枯病和疫病,可采取种子处理、撒药土等措施防治。灰霉病可用速克灵药土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83增抗剂或病毒A600倍液防治。根腐病用根腐灵700倍液防治。夜蛾类害虫可用5%卡死克1000倍液、10%除尽2000倍液或安打3000倍液防治。
要多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