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名
    豆腐泡
  • 主要原料
    豆子
  • 辅料
    豆油
  • 工艺
豆腐泡是一种传统豆制食品。南方称之为油豆腐。北方统称为豆腐泡。豆腐坯下锅油炸时,油温要掌握在120度左右,才能使豆腐坯膨胀变形鼓起。当油温低于要求时要少下坯,豆腐坯炸至鼓起定型时捞出,再放到180度高温中炸透,捞出控油、冷却、不要大堆存放,避免挤压变形,就能得到理想的发泡效果。

不宜多食

豆腐泡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适量地食用豆腐泡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是,食豆腐泡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制作豆腐泡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泡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泡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泡,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泡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豆腐泡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宜多食。美国医学专家还研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后者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易于沉积于动脉壁上,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因此,食豆腐泡也应适量,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不要过量。老年人、肾脏病人、缺铁性贫血病人、痛风病人、动脉硬化患者要控制食量,特别是痛风病人要少食。

相关菜品

豆腐泡姜汁豆腐泡

材料:豆腐泡150克、生姜15克、酱油20克、白糖10克、水200克
做法:
1、生姜洗净去皮,切丝;在碗里倒入酱油和清水,调匀成汤汁;炸豆腐泡洗净沥干水分。
2、将洗净的炸豆腐泡连同姜丝放入砂煲中,倒入调好的汤汁、白砂糖。
3、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慢慢熬制,待汤汁浓稠后即可关火。

豆腐泡三鲜豆腐泡

主料:油豆腐:300克
辅料:猪肉馅:1碗、冬笋:1块、黑木耳:1把、香菇:1把、姜:适量、葱:适量、食盐:适量、淀粉:适量、生抽:适量、橄榄油:适量、水:适量、胡椒粉:适量
步骤:
1、将姜末,盐,生粉,生抽,胡椒等调料放入肉末中
2、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起劲,腌制十分钟
3、将豆腐泡打开
4、将腌好的肉馅放入豆泡中间
5、同样的方法将其他的豆腐泡中间都放上肉馅
6、准备好其他的配料,将笋和香菇切成块,黑木耳撕成小块;将葱和姜切成丝;将小葱切成末
7、将豆腐泡切口的地方粘上生粉
8、将锅烧热,加入适量的油
9、将裹了生粉的一面朝下放入油锅中
10、煎一下,让豆腐泡定型
11、将煎好的豆腐泡都盛出来
12、用锅中剩余的油下入姜丝和葱丝煸炒
13、煸炒出香味后,加入准备好的笋,香菇和黑木耳片
14、一起翻炒几下
15、再加入刚煎好的豆腐泡一起翻炒
16、再加入适量的料酒
17、再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煮
18、煮开后大火收汁,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等调味料
19、装入盘中
20、再在上面撒上小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