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扇骨 介绍

装饰

扇骨装饰旨在提高扇骨的美感和价值。装饰的优劣常常标定着扇骨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扇骨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髹漆、镂空、合骨、烫花、手绘。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尤其对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是鉴赏和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竹刻历史悠久,至明清两代,竹刻高手辈出,精品层出不穷。竹骨雕刻以玉竹为多。分阴刻和阳刻。
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明清时,浅刻扇骨盛行。入民国,深刻颇受欢迎。
浅刻乍看如“划痕”。其实好的浅刻作品,笔锋刀法无处不在,如毛笔运行于宣纸之上,挥洒自如,细微之处更见书法韵味。因刻痕很浅,往往需在高光下才能看清。行内人多认为浅刻比深刻更显功力。
深刻一般用于树木山石、人物,刀法犀利,笔锋毕现。深刻的刻痕较深,宜于刻书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画。
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沙地是在铲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沙地制做较省时,平地则耗时耗工。行家在论价时更看重后者。
镶嵌是将牙、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纹饰。镶嵌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入后,再于扇骨上施漆,与嵌入物保持平面。镶嵌法常与雕刻相配,工艺复杂。
嵌螺钿扇骨在清中前期十分盛行,多用于女扇。银丝镶嵌,通常用于乌木骨,颜色反差优雅醒目,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组合。
给普通竹骨涂上色泽亮丽的漆,称之为“漆骨”。漆骨的装饰性很,有素漆骨、绘画漆骨和雕刻漆骨等工艺。
合骨就是用两种材料合在一起做成一根扇骨。如用乌木和竹合作小骨,象牙和兽骨合作大骨。合骨一般要遵循一个规律,即大骨内侧的材质要与小骨相同。如乌木大骨,檀香小骨,乌木大骨内侧也一定贴上檀香木。这点,也可作为鉴别扇骨是否为原配的一个依据。
镂空手法的运用在檀香扇骨中最普遍,尤其是坤扇,主要施于小骨。九档、十一档日式扇也常以镂空工艺装饰其大骨。
透雕运用在扇骨中,多表现为花鸟、树木等一类图案。如意头扇骨大多是透雕。
烫花,又称烫刻, 在竹骨上烫出各种图案, 出现于晚清民国, 但不多见。
现代烙花工艺, 则一般见于工艺品扇。
许多扇骨的聚头处常用镶贴手法装饰。镶贴材料有象牙、牛角、紫檀、乌木、玳瑁、玛瑙、玉石、琥珀等。
扇钉是扇骨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扇子的开合均以它为轴。扇钉有三种:牛角钉、铜钉、银泡钉。
牛角钉很常见。一种钉面呈扁圆拱面,中间有一黑点,四周颜色浅淡透明,称之为“老鼠眼”,多见于清末民国扇骨。另一种平面鼓形,称为鼓钉,多用于尺寸较大的扇骨。
铜钉、银泡钉多见于北方,常用在尺寸较大的乌木扇骨和紫檀扇骨上。
下图为玉竹微刻 (作者:戚欣)